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

ID:44913865

大小:1.06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4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_第1页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_第2页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_第3页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_第4页
资源描述:

《二轮 突触的信号传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轮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三)----突触的信号传递神经冲动以沿着轴突传递到末梢,将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或者是效应器(肌肉或腺体)一.传给下一个神经元(如传入神经元传给传出神经元)前一个神经元与后一个神经元如何连接?(1)轴突末梢----胞体(2)轴突末梢----树突(3)轴突末梢----轴突右图是哪一种连接?接点的部位叫做,如下图1.指出左图的各种结构:2.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方式是,是否耗能。3.当神经冲动传导末梢,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并扩散到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这种受体是一种,结合后通道

2、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小电位传播,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可加大,当电位达到一定时,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电位,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引起肌肉收缩。4.此过程中信号的转化形式是:注意:1.乙酰胆碱与受体(一种通道蛋白)结合后会被分解,并不会进入到突触后膜(少数神经递质不分解,回收至前膜以内)。2.突触后膜也会发生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过程3.突触后膜的面积突触前膜的面积,突触的信号传递是向的,因为二.传给效应器(如肌肉)(注意肌细胞细胞核的个数)神经末梢与肌肉接

3、触处叫做,也叫作突触,突触前膜是突触后膜是,较厚,有皱褶,突触间隙中的液体是,属于内环境例1.例2.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化学突触是依靠突触前膜释放的化学递质来传递神经冲动。电突触(如右图所示)的突触间隙很窄,前后膜之间形成离子通道,带电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来传递神经冲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通过电突触传递神经冲动与突触小泡有关B.兴奋通过电突触传递神经冲动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C.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过程都是单向的D.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速度相同乙酰胆碱例3.已知Ca2+可以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

4、递质。下图为神经—肌肉接点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Ca2+浓度下降将引起乙酰胆碱合成量减少B.瞬间增大Ca2+通透性可使肌细胞持续兴奋C.乙酰胆碱经通道蛋白进入肌细胞形成一个小电位D.肌膜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例4.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C.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化学)递质属于胞吐D.突触

5、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例5.下图为结构和功能均正常的神经—肌肉标本,a、b表示神经元,1、2、3、4表示接在神经细胞膜外侧的微电极,电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正电荷移动方向一致。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a和b分别表示传入和传出神经元B.刺激图中所示部位,电表1指针向右偏转C.若腓肠肌收缩,说明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了肌纤维内部D.若图中刺激强度不足以产生动作电位,则电表1、2均不偏转例6.图1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正常海水和低Na+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

6、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状态,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例7.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下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②状态是由Na+内流造成,且不需要消耗ATPB.处于⑤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例8.图甲表

7、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图乙表示突触,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轴突膜处于④状态时钠离子通道处于关闭状态B.轴突膜完成⑤过程后膜上仍有离子的进出C.当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就能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D.a处兴奋一定会使b产生图甲所示的变化??例9.例10.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C.神级纤维的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神经递质经胞吐作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例11.甲为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图,乙中的I、II、III是神经元质膜

8、上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A.ab段的出现是转运蛋白I活动导致的B.bc段的出现是转运蛋白II开启导致的C.cd段的出现是转运蛋白III开启导致的D.ab段时的神经元质膜为外正内负状态有关的转运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