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伦理利己主

第7章 伦理利己主

ID:44962243

大小:1.45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06

第7章 伦理利己主_第1页
第7章 伦理利己主_第2页
第7章 伦理利己主_第3页
第7章 伦理利己主_第4页
第7章 伦理利己主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7章 伦理利己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7章伦理利己主义——义务是一个自我增强的问题吗?1999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校园枪击案。丧心病狂的2名学生杀死了十几个人。桑德斯舍身救人。他应该如此做吗?见义勇为能够在道德上得到什么辩护?伦理利己主义:完全为自我利益服务是善和正当的。因为,对每个个体而言个体的自我是为其自身而善的。再没有别的什么事是为其自身而善的。于是每个个体应当做的正是合乎该个体最大利益的事情。行为者相对VS行为者中立。前者的意思是与具体的对象有关,后者则是不偏不倚。伦理利己主义属于前者,它说的是:什么对我是正当的以及什么对你是正当的,而不是什么是正当的。心理利己主义:我们是为了自己的

2、缘故而关心自己,我们倾向于想让自己过得快乐、健康和安全。伦理利己主义是规范性观点,心理利己主义是描述性观点。前者经常用后者作为论据。但是必须严格区分二者。7.1出于无能力的捍卫根据心理利己主义,我们只能追求自己的善,不能追求别人的善。根据“应当蕴含能够”,我们应该追求自己的善。出于无能力的捍卫:1.因为心理利己主义是真实的,所以我们不能停止努力增强自己,并且我们不能追求别的事物。2.由于伦理利己主义的善的论述是正确的,因此个体的自我增强是个体惟一的善。3.因而我们的自我增强是一个并且是惟一一个我们可以追求的善,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这样做。4.做我们不能做的事

3、不可能正当,做我们必须做的事也不会错误。5.因此,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出于自我利益而行动是正当的。最初的难点:难道我们有义务以某种方式行为这个主张并不蕴含着我们有不那样做的自由吗?根据上面的论证,我们没有这种自由。假如,利己主义者不会说(a)出于自我利益而行为是道德上的要求,而说(b)出于自我利益而行为在道德上不是错误的。虽然(b)可以由无能力捍卫来支持,但是(a)才是支持伦理利己主义的主张。以上问题暂且不深究,我们聚焦于前提1吧。主要难点:心理利己主义1.快乐主义的捍卫心理利己主义与人关心自我的任何方面都相容,而心理快乐主义宣称我们只关心体验快乐——自我

4、的一个方面。心理快乐主义必然伴随心理利己主义,反之不必然。因此,通过确立快乐主义观点的真实性,就会有可能支持心理利己主义。然而,心理快乐主义本身需要证明其正当性。所以从这个角度进行论证是行不通的。2.隐蔽动机的论证:每当人们似乎出于对他人福祉的真诚关心而行动时,他们其实是在出于某种隐藏在背后的自利动机而行动。如桑德斯,如特雷萨妈妈。但是这个论证很荒唐,该论证就像这样:说一个察觉不到的人正站在房间的角落,让我们给出不是如此的证明。(亦即让我们做出不可能做出的证明。)3.根据引申的自我利益进行的论证:a.自愿地行为就是在尝试我们想做的事。b.尝试做我们想做的

5、事就是在试图出于自我利益而行为。c.因此,自愿地行为就是在试图出于自我利益而行为。针对前提a的初步反驳:义务有时候会促使我们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前提b中的“自我利益”是一个模糊的观点。因为它将下列观点看做是相同的:1、做我们想要的事2、追求自我利益3、追求合乎自我利益前提b将三者完全等同。然而我们常常混淆两者:自我想要的(欲望的)事合乎自我利益的事当我们将观点1等同于2时,我们用自我利益表示自我想要之事。而当我们将观点2等同于3时,我们用自我利益表示合乎自我利益的事。我们不能同时使用这两个意思。即使对前提b的反驳无效,我们也不能接受它。因为“做我们想做

6、的事”不能证明人总是追逐私利的,它与关心别人利益完全相容。如桑德斯的救人行动就是他想做的。因此,心理利己主义不能论证伦理利己主义。7.2结果论的捍卫伦理利己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有义务使自己过得最好,也就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结果论,是一种要求我们使善的总量最大化的理论。结果论并没有详细说明什么是善的。有些伦理利己主义者于是采取了结果论的论证。结果论论证1.产生最大多数的善是正当的。2.如果人人都接受伦理利己主义者的正当论述,我们就会产生最大多数的善。3.因此,人人都应该接受伦理利己主义者的正当论述。该论证存在的问题:第一,结果论主张我们必须使善的总量最大化

7、,而不只是我们自己的善。而善的总量对利己主义者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善。第二,他们会说,当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接受伦理利己主义时,他们过得最好。这样,就可以拒绝结果论而成为利己主义者。这个说法是似是而非的。所以结果论的捍卫并不成功。7.3调和捍卫及囚徒困境伦理利己主义者认为,他们的理论与常识性伦理原则是一致的。两个有关常识性道德的假设:1、道德要求是约定。我们预期他人也会遵守这些约定即规则。2、如果采纳约定使每一个人的境况更好,我们就这样做。也就是说,约定是集体有益的。常识性道德在于遵守对集体有益的社会约定。伦理利己主义者认为,遵守集体有益的社会约定

8、总是合乎我们的利益。也即是说伦理利己主义与常识道德是一致的。这就是所谓的调和论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