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若干问题

略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若干问题

ID:45071256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09

略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若干问题_第1页
略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若干问题_第2页
略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若干问题_第3页
略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若干问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略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若干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略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若干问题李良明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摘要:本文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时限界定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三条标准;强调对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不要只局限于“南陈北李”及毛泽东等少数人的思想与实践,对这个群体中其他对建党有贡献的人也要进行研究。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理论研究关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形成共识,有必要深入开展研讨。本人仅就以下三个问题略述管见,权当抛砖引玉。一、关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时限界定问题自20世纪20年代末有中共党

2、史研究以来,便有中共创建史的研究。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下时限如何界定,这是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我国学术界在时间上限的看法上比较一致,即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已出版的各类学术专著、教材,在论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基本上都采用这一观点。但在时间的下限上则有明显的分歧。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以胡华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①为代表,将下限确定至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

3、会。胡华教授的书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我国大学生和党政干部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二是以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②为代表,将下限确定为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而将党的“三大”划入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该书基础上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历史》③第一册上卷继续沿用此说。由于该书署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因此具有权威性。最新出版的倪兴祥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辞典》④又将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下限时间定在中共“三大”。我们在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中,也有人提出,中国共产党创建史讲到中共“

4、一大”即可,因为中共“一大”已宣布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下限时间究竟定在何时为宜?我认为,还是定在中共“三大”比较科学。中共“一大”虽然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但从创建的角度讲,党这时还不算完备。因为党还缺乏具体的民主革命纲领和革命策略。而党的具体的民主革命纲领和革命策略,正是在党的“二大”和“三大”上解决的。所以,只有到了党的“三大”,中国共产党才算比较完备地创建了。二、谁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创始人有多少?这是至今仍没有明确结论的一个问题,不

5、仅党的两个历史决议回避了这个问题,就连所有学人的专著、教材、学术论文也都没有涉及。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只挂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等几个人的照片,也就是说只有这少数几位“一大”代表是党的创始人。虽然陈独秀、李大钊的照片也在馆中陈列,但他俩不是以党的创始人的面目出现的。这显然是把党的“一大”代表身份看得太重的缘故。我认为,中共“一大”虽然是党的创建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但不能把是否出席“一大”当作党的创始人的标准。第一,当时“一大”代表并没有

6、经过认真的民主选举,也没有进行代表资格审查。1979年8月10日,笔者曾访问过刘仁静,向他请教“一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刘仁静回答说:“1921年暑假,我们几个北大学生,在西城租了一所房子,办补习学校,为报考大学的青年学生补课。不久接到上海来信,要我们派代表到上海参加一大。张国焘、罗章龙、我、邓中夏、李梅羹五六个人一起讨论,推代表,开始叫邓中夏去,邓在长辛店办工人学校,丢不开,不愿去;叫罗章龙去,罗章龙当时在搞铁路工作,也丢不开,不愿去,后来就推张国焘和我两人去。”⑤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当时他们恐怕谁也没有

7、认识到出席中共“一大”将具有的伟大历史意义。第二,“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陈独秀、李大钊在中共创建史上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他俩都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但他俩作为中共创始人的历史地位是谁也否定不了的。第三,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中共“一大”召开前也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这是中国共产党八个早期党组织之一。他们也没有派代表回来参加中共“一大”,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中共创建史上的历史地位也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第四,五四运动后,在中国产生了一大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除与共产国际及上海、北京

8、有联系的各地早期党组织的成员外,还有一批独立探索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知识分子,如湖北的恽代英,在中共“一大”召开前建立了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团体——共存社。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也是有贡献的。可见,仅以是否出席中共“一大”作为党的创始人的标准是不科学的。那么,究竟如何判断谁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呢?有多少名创始人呢?我认为在讨论这两个问题之前,先要讨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标准问题。如果能够确定一个比较科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