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

ID:45078847

大小:18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09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之 表现手法及结构技巧动静结合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具体说来,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而“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现时却不在眼前。(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景是还没有发

2、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如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朋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表达更为含蓄。比如,诗人常赋予松、竹、梅、菊等特定的象征意义,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再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

3、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白描中国画技法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形象。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唐代诗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可谓是运用白描手法的名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细描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

4、湿处,花重锦官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衬托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其中有正衬与反衬。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是正衬,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再如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这是反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烘托、侧面描写“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5、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诗人借西下的夕阳、昏暝的群壑、松际的月亮、风中的清泉等意象表现时间的暗中流动,渲染了越来越清幽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独的心境。“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是不同的,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视角变化1、感官变化:视觉、听觉、触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林逋《山园小梅》2、描写的层次性:远近、上下、俯仰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在景物描写中,视角的变化能够多方面表现景物的特征,使之生动形象地呈现

6、于读者眼前。先扬后抑、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纪晓岚:“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母亲。”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表达了对婆娘及儿孙们的赞扬之情。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鲜明地表现了统治者的昏聩。卒章显志中国古典诗歌把“言志”当作重要内容来表达,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尾联

7、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

8、轻轻宕开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