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说课稿

《不求甚解》说课稿

ID:45100564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9

《不求甚解》说课稿_第1页
《不求甚解》说课稿_第2页
《不求甚解》说课稿_第3页
《不求甚解》说课稿_第4页
《不求甚解》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求甚解》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不求甚解》。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任务。一、说教材《不求甚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马南邨的《不求甚解》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通过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以此为依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同时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文章重点讨论读书态度与方法问题。这是一篇驳论

2、文,只是不像一般驳论文针锋相对地驳斥错误观点,而主要是正面说理。文章通过辨析“不求甚解”的来龙去脉,以充分的理据,与“盲目反对不求甚解”形成鲜明对比,自然证明其反对“没有充分理由”。作者以陶渊明的原文为据,释旧疑,述新知,提出了对“不求甚解”的独到见解:认为好读书是不求甚解的前提;不求甚解是由于会意不容易。进而提出对不求甚解的新解释:一是态度上表示虚心,以戒自负;二是方法上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并引用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诸葛亮的读书经验、宋儒陆象山的语录,帮助读者体会这二点。结尾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

3、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的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不求甚解”的原意,懂得读书要“会意”。2、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辨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学会全面分析说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学重点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教学难点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4、三、学情分析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她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是有待形成的时期。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念的形成,又要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四、说教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课标》,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及学情,我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品读赏析法等诸方法之长,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

5、的学习习惯。五、说学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朗读及品析课文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采用的学法有勾画圈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还提到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能弥补人精神的缺陷。既然读书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去读书呢?怎样选择书来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马南邨

6、的文章《不求甚解》,或许我们从中会有所启发。(这样设计导语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词并试着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读后的感受。(自由交流读后感受是一个比较有弹性的环节,既能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又能掌握学生不懂的地方。)3)幻灯片展示字词,全班共同学习,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本环节的设计是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障碍,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

7、注释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知识,多媒体展示课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5)听朗读录音,学习感情朗读。(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欣赏、领悟课文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6)学生齐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行为,应当遵循阅读规律,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三、仔细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1、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2、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8、4、“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5、文中例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的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8、本文在论证方式上有什么特点?。通过设计几个层层推进的问题,引领学生渐渐理解文章主旨,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这一做法既让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