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ID:453426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3

上传者:U-944
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模式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模式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开题报告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模式研究说明:模板只作格式示例规范,表格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页面设置:上2.5,下2.5,左2.8,右2.8;装订线左边1cm封面格式设置:字体:宋体,四号段落:居中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经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和研究发现,对于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内对其研究则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偏重于理论研究和建模等方向,对逆向物流技术、信息系统构建等具体应用的研究还不多。在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营模式方面,主要涉及三种运营模式。这三种运营模式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在理论上已经有了充分的论述。每种运营模式都有其适用范围,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模式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当然,在现实应用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界定不太明确的情况,从而出现难以选择何种运营模式的情况。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网络设计规划方面的理论研究比较成熟,各个学者对各种情况也作了非常深入和详细的研究。在全球化问题下的逆向物流网络设计方面尚未找到相关研究资料。此外,在以上的研究中,如何把对传统供应链的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到具有逆向物流的问题研究中去,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国家法律的建立和健全,人们对绿色物流意识的提高,一些生产商开始尝试对其生产产品实行回收再利用,一部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也开始尝试提供逆向物流服务。另外,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废旧产品日益增多,在我国部分省市地区已经形成了废旧电子产品拆解的集散地,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废旧电子产品拆解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一个新的产业正在形成。这些回收企业和组织的蓬勃发展对于理论的推广应用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逆向物流的概念是由Lambert和Stock于1981年最早提出的,当时他们只是把逆向物流简单的定义为:与极大部分的货物流动方向是相反的一种物流方式。在1992年Stock提交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报告中他正式提出“逆向物流”这一概念,他认为“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处理、维修和再制造等六种物流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物流管理协会(The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发布了对于逆向物流的第一个正式定义:“逆向物流是指在循环利用、废弃物处置和危险物质管理方面的物流作用。”4 Pohlen和Farris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逆向物流作了定义。Rogers和Tibben-Lembke,在逆向物流定义中包含了与物流相关的目标和过程。根据各个学者对逆向物流的不同观点,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逆向物流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获得废弃产品或缺陷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对最终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置;(2)逆向物流的对象是产品、产品运输包装容器及材料和相关信息,从它们的最终目的地沿供应链渠道“逆向”流动到各节点的过程;(3)逆向物流的活动包括对上述流动对象的回收、重用、检验、翻新、再制造和报废处理等过程;(4)尽管逆向物流是指物品的实体流动,但同正向物流一样,逆向物流中也伴随了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流动。美国的Rogers和Tibben-Lembke于1999年出版了第一部逆向物流专著GoingBackwards:ReverseLogisticsTrendsandPractices,对逆向物流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这对于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这一物流新领域无疑有着巨大的帮助。国内研究现状: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具有自身的特点,如社会性、复杂性和经济回报的缓慢性等,并且其运营涉及企业、消费者与政府等各方面利益。如果照搬传统的运营模式则会产生很多问题,如运营模式中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缺位、回收企业短期行为及高成本性等,因此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针对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特点对其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孙绍林针对电子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报废的电子产品相应地也猛增的问题,对企业自建逆向物流、企业联合经营逆向物流和外包经营逆向物流三种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周峰和彭小东针对电子产业中的逆向物流问题,结合该行业特点,研究了逆向物流再循环的基本流程及电子产品行业中广泛使用的建立独立逆向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合作建立联合逆向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和第三方建立逆向物流系统的运作模式三种逆向物流运作模式进行整体分析比较。徐剑通过介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三种逆向物流模式:逆向物流的自营方式、逆向物流的联合经营方式和逆向物流的外包方式,分析比较了三者各自的优势和适用企业并阐述了企业选择逆向物流模式需要考虑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选择逆向物流模式时的一个决策方式。许民利在深入分析我国废旧家电产品逆向物流的特点后,提出了一个第三方专业逆向物流机构参与的系统模型。4 魏洁和李军分析了生产商延伸责任(EPR)约束下的逆向物流三种回收模式:生产商负责回收(0EMT)、生产商联合体负责回收(PROT)和第三方负责回收(TPT)。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实例验证对不同回收模式下的最优零售价和生产商利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为生产企业选择合适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王发鸿和达庆利从生产商的决策出发,分析了社会或国家投资建设、行业联盟建设和生产商自建回收处理系统等三种回收处理模式的决策模型及其最优决策的基本性质。研究表明:废旧产品的可利用和再制造部分的比率越大,越能激发回收处理的积极性,获得较高的回收努力系数。而生产商选择再制造逆向物流模式以及销售商和回收处理中心的运作决策均以收益作为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对于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营模式方面,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企业自营模式、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联合经营模式和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外包模式的比较分析和适用情况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政策支撑和对于废弃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回收的影响因素方面也作了相关探讨。但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并且其研究视角集中于电子产品的处理技术方面。从逆向物流角度研究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学者,其研究着力点在于梳理和普及逆向物流概念及产生原因的解释,较少涉及逆向物流的运营及其模式。3.参考文献[1]StockJR.Reverselogistics[R].OakBrook,IL: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1992.[2]RogersDS,Tibben-LembkeR.Goingbackwards:Reverselogisticstrendsandpractices[M].Pittsburgh,PA:ReverseLogisticsExecutiveCouncil,1998.[3]周峰,彭小东,冯进展.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徐剑,张云里.废旧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模式决策研究[J].现代物流,2006(4).[5]许民利,刘嘉.废旧家电产品逆向物流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7(4).[6]魏洁,李军.EPR下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选择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6).[7]王发鸿,达庆利.电子行业再制造逆向物流模式选择决策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6(6).[8]王发鸿,达庆利.电子类产品逆向物流网络结构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2007(1)[9]孙绍林.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运营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2008(1)二、研究方案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1绪论1.1电子可回收资源1.1.1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的含义1.1.2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的种类1.1.3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的特征1.2逆向物流4 1.2.1逆向物流的概念1.2.2逆向物流的意义2台州市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发展现状2.1产业发展现状2.1.1行业规模2.1.2行业价值2.1.3行业产值2.2产业发展意义及现实价值2.2.1回收途径散乱2.2.2回收工艺粗糙2.2.3行业经济能力低下3台州市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系统的初步构想3.1构建原则3.1.1回收产品再利用原则3.1.2环保原则3.1.3经济型原则3.1.4企业互利原则3.2电子可回收资源的逆向物流模式选择3.2.1现有运营模式及其缺陷3.2.2国内新的运营模式3.2.3新模式与台州当地差异3.2.4与台州电子可回收资源产业融合的运营模式4台州市“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系统模式构建4.1适应台州市的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模型4.1.1逆向物流模式的组织结构4.1.2逆向物流运营模式模型及各模块作用4.1.3电子可回收资源回收方式的选择4.1.4电子可回收资源逆向物流的内部拆分过程4.2联盟运营模式展望4.2.1企业联盟的收益展望4.2.2企业联盟的发展潜力展望5结论2.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实施方案:4 文献检索与资料整理是论文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论文写作时期要着力搜集与选题相关的资料,尤其利用互联网工具搜集、阅读、整理。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也是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过程。同时也进行实地调查,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题调研。计划进度:第6学期第19-20周至第7学期第1-5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毕业论文选题。第7学期第6-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撰写;参加开题答辩,进一步论证选题价值、确立主要研究内容,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第7学期第13-14周:撰写论文详细提纲,交给导师批阅,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的合理性。第7学期第15-20周:开始写作毕业论文,完成初稿。第7学期寒假: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开展调查研究。第8学期第1-2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写作、完善毕业论文。第8学期第3-6周: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结合毕业论文内容开展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完成论文。第8学期第7周:在导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定稿并上交。第8学期第9-11周:参加毕业论文答辩。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