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班级管理计划

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班级管理计划

ID:45423652

大小:5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3

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班级管理计划_第1页
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班级管理计划_第2页
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班级管理计划_第3页
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班级管理计划_第4页
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班级管理计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方针知识材料班级管理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模块三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的概念1、概念。班级是学校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组合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再分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2、历史。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1519)。而从现代意义上对班级进行系统论证的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3、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4、班级的结构特

2、点:(1)班级不是孤立的,它是学校系统中的一个次级系统,是学校和社区是其外部大系统,当然班级内也还有小系统。(2)班级是一个开放系统,可进可出,奋斗目标可以更新,与社会其它系统保持联系。(3)班级的结构是多元的,包括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等,学生中有小团体、帮派和意见领袖,有显性和隐性课程等,有校园等物质环境和校风舆论等精神环境。(4)构成班级的元素是互动的,良性的,互助互利;恶性的,相互排斥。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级与班集体的区别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由具体

3、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强的领导核心及良好纪律和舆论的班级学生所组成的活动共同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班级凝聚力开始出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3、成熟期:集体阶段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形成了坚强的核心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

4、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级中多数成员所表现出的共同理想和行为倾向,包含情绪状态、言行习惯、道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三、班级管理知识要点(一)班级和班集体。1、班级。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群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的直接环境;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2、班集体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过程:

5、(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同学间新奇,班主任处于观察期,也最忙碌的时期。(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形成小团体,指定班干开始发挥核心作用,学生开始形成归属感,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同学们认可班级奋斗目标,彼此熟悉,班干部主持班务工作,全班有凝聚力,班主任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3、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有共同的奋斗上标。(2)有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3)有健全的规章制度。(4)有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4

6、、班集体的建设策略(1)班级目标建设。立意高远、内容全面、表述简洁、可行可评,要求具有渐进性、持之以恒、多元激发。(2)班级组织建设。主要包括以班委会、团支部和小组长为班级骨干的选任和培养,选拔班干部、培养班干部、实行定期轮换制。(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有目的地、及时地强化正确,利用舆论阵地树立榜样。(4)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以个人好恶兴趣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无固定目标、无成员之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正确认识和评价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对于积极型的支持、保护和使用

7、,对于中间开进的加强引导,保其向积极型转化,对于消极型的,坚持正面教育,尤其是其中的领袖人物。(二)班级管理1、概念。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2、班级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3、班级管理的对象。包括班级活动中的人、事、物、时空、环境等。4、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的建设和制度建设,其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2)班级日常管理,包括思想管

8、理、纪律管理和学习常规管理。(3)班级活动管理,如班务活动、学习活动、文娱活动、竞赛活动、科技活动、体育活动、劳动实践活动、主题教育活动。(4)班级教育力量管理,包括学校教育力量、家庭教育力量、社会教育力量等。(三)班级管理的功能1、社会化功能,包括:'(1)传递社会价值观,明确社会生活目标。(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3)传输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