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的神韵》PPT课件

《东方文化的神韵》PPT课件

ID:45457761

大小:4.15 MB

页数:73页

时间:2019-11-13

《东方文化的神韵》PPT课件_第1页
《东方文化的神韵》PPT课件_第2页
《东方文化的神韵》PPT课件_第3页
《东方文化的神韵》PPT课件_第4页
《东方文化的神韵》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方文化的神韵》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东方神韵—中国民族音乐第一节绚丽多姿的民歌世界—民歌与歌舞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歌曲艺术。民歌是民间音乐与民间文学结合的产物,民间歌舞是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结合的产物。民歌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和最紧密的联系;二、民歌是在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创作和口头传唱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三、民歌的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中国民歌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按色彩区分;另一种是按体裁区分。按体裁分类,有三类、四类、五

2、类分法。(1)三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2)四类:号子、山歌、小调、长歌(3)五类:号子、山歌、小调、叙事长歌、风俗歌。一、劳动号子劳动号子,也叫号子,即劳动歌曲。它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直接配合劳动的歌曲演唱形式。北方称“吆号子”,南方称“喊号子”。1.劳动号子的功能(1)实用性。号子在劳动中具有组织劳动、指挥劳动、鼓舞劳动者情绪、调节劳动者精神的实用性功能。(2)表现性功能。号子表达了劳动者对劳动的热爱,再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劳动者精神面貌。2.劳动号子的种类劳动号子种类繁多,主要是劳动工种不同导

3、致的。一般分为五种: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船渔号子。3.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歌词多数和劳动有关;音乐节奏源于劳动节奏的律动性;演唱形式多样,主要有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等形式,以“一领众和”为典型演唱形;音乐材料的反复使用;劳动号子的曲式结构简单,常见的为回返式结构,终止感不强,便于不断反复。《哈腰挂》(音3-1-1)(黑龙江搬运号子);《嶉咚嶉》(音3-1-2)(湖北打粮号子);《川江船夫号子》(音3-1-3)(四川船渔号子)二、山歌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野外劳动生活过程中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1.

4、山歌的形成与流传(1)山歌的形成途径。在山野劳动生活中,由于抒发感情或某些特定的功用要求而产生的某些抒咏性或实用性的歌腔,经过长期传唱的磨炼与加工,逐渐形成山歌。(2)山歌的流传特点。山歌的流传局限性很大,从地域来看,比小调、号子都窄得多。加之山歌音乐形式接近自然语言形态,灵活多变,本地人易学、外地人难学。因此,限制了对外地的流传。2.山歌的分类(1)按演唱方法和风格分类①高腔山歌。例如青海山歌《上去高山望平川》。②平腔山歌。如云南山歌《大河涨水沙浪沙》、《小河淌水》等。③矮腔山歌。例如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等。(2)按

5、山歌功用分类:①放牧山歌。放牧山歌包括:呼牛调、对山歌、犁田歌等。②田秧山歌。田秧山歌的主要歌种有:江浙山歌、巢湖秧歌、鄂西长阳薅草歌。③一般山歌。常见的歌种有:信天游、花儿、山曲、神歌、云南山歌、客家山歌等。3、山歌的特征(1)山歌歌词特点:歌词常用“比”与“兴”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兴”即触景生情;歌词常用七字句,较多使用衬词,如呀、哪、啰、哟、哎、哩等。用来装饰正词、补足语气、深化情感的表现等,虽无实义,但其音乐表现意义重大。(2)山歌的音乐形态特征:①山歌奔放、嘹亮、开阔、曲调悠长。②山歌的节奏自由,较少使

6、用规整化节奏。③山歌演唱形式多样,多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一领众和等形式。④山歌的曲式结构特点:常见二句体,四句头、五句头、赶五句、联八句等结构。4、经典曲目鉴赏(1)信天游:也叫顺天游,主要流行在陕北、宁夏东部,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信天游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典型陕北音乐风格。著名曲目有《脚夫调》、《蓝花花》、《赶牲灵》、《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等。《赶牲灵》(音3-1-4)(陕西信天游)(2)山曲:又称“酸曲”,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部的河曲、保德一带和陕西府谷、神木一带。常见曲目有《提起哥哥走西口》、《人家都在你不在》、《

7、走西口》、《想亲亲》等。《想亲亲》(音3-1-5)(山西山曲)(3)花儿:又名“野曲”、“少年”,是我国北方山歌的一个重要歌种。主要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是当地十几个民族共同浇灌的艺术之花。经典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河州大令)、《下四川》、《四季歌》、《妹妹山丹花儿开》等。《上去高山望平川》(音3-1-6)(河州大令)《下四川》(音3-1-7)(脚户令)(甘肃花儿)三、小调“小调”这个名称,在我国应用广泛,有的地方称“小曲”,一般指在民间流传较广、形式规整、短小精悍的歌唱艺术。1.小调的形成小调一般形成于劳动生活之

8、余或民间娱乐、风俗节日等场合。在城镇、街头巷尾、酒楼茶馆、集贸市场等场合,或者在民间节庆、婚丧喜事之时,或唱民歌自娱自乐,或集中欣赏民间半专业化艺人的表演。这些艺人们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经他们演唱的民歌小调,多数经过加工、整理规范之后进行表演。2.小调的发展的条件一是整个社会经济、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