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D:45481924

大小:12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政治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测试范围:《生活与哲学》全部、《经济生活》与《经济学常识》各一部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哲学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种试图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的渴望,一种试图解答那些凭借人类现有思维能力还不能解决问题的渴望,

2、一种试图求得真善美获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这种渴望其实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不管他是否懂哲学。这段话告诉我们A.哲学源于人的内心深处对超越平凡的强烈渴望B.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C.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解答世界奥秘的哲学D.哲学更关注梦想和未来而与现实生活保持距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这段话告诉我们哲学产生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B项符合题意;哲学源于社会实践而不是人的内心深处,A项说法错误;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观,而不是都拥有解答世界奥秘的哲学,C项说法错误;哲学

3、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哲学,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点睛】在生活和实践中,人们会自觉地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哲学源于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反思性是哲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2.“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①自然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是密切联系的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对自然科学

4、研究具有指导作用③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推动哲学的进步④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说明自然科学与哲学是密切联系的,①正确;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说法是错误的,②不选;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不选;蔡元培的话表明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哲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点睛】“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古代哲学

5、家把哲学看成是“知识的总汇”,近代一些哲学家把哲学说成是“科学之科学”,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3.庄子说:“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状态。由此,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这里庄子集中阐述了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②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③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④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在庄子看来,万物总是处于刚肯定即否定,即“彼亦一是非,

6、此亦一是非”(指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了)的状态,这涉及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他得出了“无需也无法对事物进行断定”的结论,集中阐述了意识与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他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①④项符合题意;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看见,材料不涉及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生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③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点睛】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

7、,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则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4.关于命运,我国古代思想家有不同论述。《论语·颜渊》中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张“知命”。墨子提出“非命”,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而是可以通过人力来加以变更的。孟子主张“立命”,强调努力尽人的本分。庄子主张“安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王夫之提出“造命”,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性,人就可以主宰命运。材料中关于命运的各种观点中具

8、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的是A.孔子的“知命”和孟子的“立命”B.墨子的“非命”和王夫之的“造命”C.孟子的“立命”和王夫之的“造命”D.孟子的“立命”和庄子的“安命”【答案】B【解析】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墨子提出“非命”,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不是先天命定,带有唯物主义思想倾向;王夫之提出“造命”,认识和追寻事物的必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