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ID:45492260

大小:1.32 MB

页数:123页

时间:2019-11-13

发+展+心+理+学+_第1页
发+展+心+理+学+_第2页
发+展+心+理+学+_第3页
发+展+心+理+学+_第4页
发+展+心+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理论课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种系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广义种族民族心理学个体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狭义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一发展加速期:从出生到幼儿期第二发展加速期:青春发育期(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

2、和阶段性的统一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关系心理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之间的关系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的关系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具有各自的“关键期”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简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1882年《儿童心理》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霍尔的问卷法、比内的智力测验、

3、格塞尔的儿童发育常模、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从此确立了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第三单元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横断研究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较大样本+短时间+降低成本横断研

4、究的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干扰因素)。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

5、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是对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优缺点的取长补短第四单元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一、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2.环境决定论:华生(二)二因素论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之关系是相乘而不是相加。(三)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高尔顿二、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

6、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认知结构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图式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这里的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图式最初来自遗传,是一些先

7、天性的无条件反射,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丰富起来。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形式进行的。同化是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应是指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化是量变;顺应是质变。平衡是主体的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这种平衡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实现的。皮亚杰强调主体在认知发展建构过程中的主动性。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

8、、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4.心理发展阶段说(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凭借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大约在9―12个月。(2)前运算阶段(2―6、7岁):主要特征是把上一阶段中获得的感知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系统,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