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22察今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22察今1

ID:45543398

大小:68.8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22察今1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22察今1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22察今1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22察今1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22察今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22察今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322察今1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把说理、举例、设喻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说明事理的方法。(二)重点掌握实词表中“上”、“法”等10个实词和“而”、“所以”等虚词的用法。(三)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懂得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道理。二、难点、重点分析(一)重点词义析疑(包括实词和虚词)法先王之法:效法、取法;法令制度。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名词。人或益之:有的、有的人。代词。人或益之,意思是说,人们有的益补它。虽人弗损益:虚词“虽”有虽然、即使两种解释,根据上下句关系选择恰当的解释。这里的“虽”应讲成即

2、使,有假设存在某种情况的意思。凡先王之法:凡是,表示概括。先王之成法:已成的。成法,已成的法令制度。察己、察今:明察。古今一也:一致,一样。以近知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近处的、远处的。以所见知所不见:“所+动词”的固定结构,相当于名词,即见到的,没有见到的。堂下之阴:阴影,影子。指日月的影子。日月之行:运行。先表澭水:标志,标准,名词作动词,设标志。循表而夜涉:标志,标准,名词。千有余人:相当于“又”。益多矣:增加。益多,指河水涨了许多。和“益之”、“暴益”不同。所以也:……原因。所以败,失败的原因。有似于此:类似,像。似于此,像这种情况,或,和这种情况相类似。守法而弗

3、变:遵守、遵循,这里有贬义,即墨守、保守。向之寿民:先前;长寿者。即本来可以长寿的人。因时而化:根据、依照;变化。即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是故:因此。非务相反:要求得到、追求。务相反,一定要有所不同。时势异也:时代,形势。时势异,时代和形势不同了。以故法:用;旧。用旧有的法令制度。为其国:治理。时已徙:变迁。人问其故:原因,缘故。其父虽善游:虽然。(二)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本文的题目揭示了中心论点。“察今”,即明察当今实际情况。本文针对当时有些人鼓吹效法先王反对变革的错误思想,提出了应当随着时代的改变来制定法令制度的主张,即“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4、(三)本文的基本观点就是制定法令制度应当从当今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一观点我们应当怎样评价?分析:这一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因为作者反对的是“法先王之法”的顽固守旧的思想,提倡的是变法革新从实际出发的主张,这对于推动时代、社会的向前发展,无疑起到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但是作者说“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主张以人为依据,从人出发,来制定法令制度,这就掩盖了统治阶级制定法令制度的阶级实质。在阶级社会里,一切法令制度都是为一定阶级服务,不可能有,也从未有过为所有“人”服务的法令制度。这是作者认识上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四)文章的层次怎样划分?分析:总的说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

5、分(1~2段)提出“察今”的论点,即制定法令制度要明察当今的实际。第二部分(3~6段)进一步论证论点,提出“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主张。第一部分。开头用设问句提出了先王之法不可效法的观点。为什么先王之法不可法呢?两个原因。一是“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在漫长的年代里,“人或益之,人或损之”,已非本来面貌,所以不可效法。二是“先王之法,有要于时”,既“有要于时”,那么,“时不与法俱在”,就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来制定适应现实的法令制度了,而不可效法先王之成法。分析了这两个原因之后,作者提出了“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的主张,以“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为依

6、据,提出了“察今”的中心论点,就是说,制定法令制度,要明察当今的实际。第二部分。以“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为核心,从多方面论证中心论点。这一部分里,作者讲寓言故事、打比方,反复强调先王之法与现实情况已经不适应了,墨守先王之成法是行不通的,要治理好国家,就要改变先王之成法;“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就进一步证明,明察当今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法令制度对治国是十分重要的。(五)文中举了什么例子,论证了什么问题?分析:第2段提出了“察今”的观点,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易懂的三个例子:“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

7、味,一鼎之调。”这几个例子说明了“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的道理,从而论证了“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的观点,治理国家不可效法先王之成法,而应当在“察今”上下功夫。(六)文中什么地方用了这种方法?论证了什么道理?分析:第4段在提出了“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观点之后,以良医治病为喻进行论证。由“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讲到治国的道理:“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因时而化”就是要察今、变法,从而论证中心论点。(七)本文讲了哪几个寓言?各说明了什么道理?各包含怎样的寓义?根据这三个故事可以推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