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ID:45569436

大小:2.53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4

高三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高三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高三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高三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高三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历史试卷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本卷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写在答题卡、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来源:学科网ZXXK]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柳诒徵认为“封建之制,实为吾国雄长东亚,成为大一统之国家之基。而外观虽号统一,内部

2、之文化实分为无限之阶级。”这里的“封建之制”是指A.禅让制B.内外服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2.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变革时期,其中的变革主要体现在①由封邦建国向大一统的转变②由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③由分封世袭向中央集权转变④由百家争鸣向独尊儒术转变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②③4.孔子与赫拉克里特大致生活在同一时期,赫拉克里特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

3、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这种对立产生和谐的观点与下列孔子的哪一观点相似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③制天命而用之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⑤“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君明于此,则正赏罚而非仁下也”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①④⑤5.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6.西汉的“代田”,即是尽量以农田田间管理,精细地规划垄沟间距,并不断以沟土填垄,以收培护作物的功效,并可有良好的通风与灌溉。下一次作业,则以沟为垄,以垄为沟,垄沟易位,又不啻就地轮作,可

4、不断改良土壤肥力。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来源:Z,xx,k.Com]B.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C.农具的进步和水利设施的发展D.生产规模狭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7.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8.有专家认为,汉代商业发展的情形,其实可以看做中国古代商业史的一个缩影。因为汉代较明显地反映出[来源:学。科。网Z。X。X。K]A.古代商业发展迅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重农抑商政策下古代商业的艰难发展C.古代商业经济中心南移与商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D

5、.古代商业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10.魏晋时期,顾恺之于中国画的最大贡献就是“传神”,追求人物形体上的神韵。究其思想原因主要是A.魏晋时期,中国绘画重视实用技术B.儒学、佛教、玄学“三教圆融”(传统儒家经学衰落,玄学兴起),人文精神进一步发育C.人们关注社会的发展是当时的思想中心D政治稳定、经济发展1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12.唐太宗说

6、:“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来源:学科网ZXXK]身毙。”这体现出统治者的思想是A.民主思想B.民本思想C.法家思想D.礼法并用思想13.假设唐代的一位商人到长安做生意,其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B.在市区开瓷器店C.发现来自波斯的乐师和舞者受到人们的欢迎D.其商业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14.古代盛世最有代表性的是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代的“康雍乾盛世”,分析盛世出现的历史条件有①开明君主的出现②统治集团善于吸取前代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③统治阶级的民主思想④相应的制度保证⑤相当长时

7、间的积累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15.鸦片战争后期,中国农村的主要状况表现为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②中国的丝、茶的生产得到迅速发展③开始进入工业化的初始阶段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6.甲午战争的影响包括①日本进一步增强了在远东地区的实力②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再兴高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7.徐中约教授在《中国近代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