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

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

ID:45585396

大小:55.4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5

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_第1页
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_第2页
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_第3页
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_第4页
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明清氣本論研究的若干問題劉又銘*本文係「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際學術研討會(2004/11/27・28,台灣大學東亞文明研究中心主辦)會議論文的修訂稿,收入楊儀賓、祝平次編,《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台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頁203-246o本電子檔除增列摘要、關鍵詞以及頁碼有別外內容全同。【摘要】宋明清氣本論是大陸學界向來看重的論題。由於學術立場、政治現實的差異,台灣學界對這個論題的參與比較零散、低調,但近七、八年來已有逐漸加強、轉趨積極的現象。本文首先將宋明清氣本論分為神聖氣本論、自然氣本論二類。神聖氣本論以價值滿盈的神聖元氣為世

2、界的本原與本體,其理論性格與理論效果基本上跟理本論、心本論相當,可以看做跟理本論、心本論相容相結合的氣本論。自然氣本論以素樸渾沌但自能運行有序的自然元氣為世界的本原與本體,可以理解為一種有限價值內蘊的本體觀,它才是真正跟理本論、心本論鼎足三分的氣本論。本文接著討論周敦頤、張載跟氣本論的關係以及氣本論的歷史發展大勢;然後指出,明清自然氣本論其實就是荀學的復興和發展,它已經呈現了中國文化脈絡下的早期現代性,比理本論、心本論更能跟現代中國人的宇宙、心靈圖像相呼應,也更能跟現代社會科學的研究典範相容相結合。【關鍵詞】氣本論、氣學、氣的哲學、荀學、現代性

3、傳統關於理學整體的分派分系,主要是「程朱、陸王」二系說。以這二系說爲標準來看,當代港台地區牟宗三的「三系說」以及勞思光的「一系說」,雖各有不同的分合和詮釋,但在基本旨趣、討論範圍上並沒有超出原來的「程朱、陸王」二系說太多。至於大陸張岱年、張立文等的「三系說」,在程朱「理本論」、陸王「心本論」二系之外新增加了一個性格迥異的「唯氣的潮流亦即唯物的潮流」也就是「氣本論」(或稱爲「氣學」、「氣的哲學」、「氣一元論」)一系「這就跟傳統「程朱、陸王」二系說的討論範圍、基本旨趣有了實質的不同;而且因爲其中「氣本論」一系跨越宋、明、清三代,於是向來所謂的「宋明

4、理學」也就可以擴大爲「宋明清理學」了。張岱年、張立文、葛榮晉等許多大陸學者,除了把一般熟悉的學者張載、劉宗周、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顏元、戴震等人(甚至周敦頤)都歸爲「氣本論」外,還又發掘了過去較少注意的許多學者如羅欽順、王廷相、韓邦奇、黃繪、楊慎、吳廷翰、高拱、焦循、阮元……等人,一起加進來,看做宋明清理學中傾向唯物主義的一個流派。2—時之間,「氣本論」成爲當代大陸儒學硏究的顯學。影響所及,美國、日本的漢學界也都出現了關於宋明清「氣本論」的硏究和論述。*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參見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序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張立文

5、,〈中國八十年代宋明理學硏究的分析與思考〉,《宋明理學邏輯結構的演化》(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3)頁519。參見張立文,〈屮國八十年代宋明理學硏究的分析與思考〉;葛榮晉,〈王廷相和明代氣學〉(北京:中華書局,1990)第14、15章。譬如(日本)小野澤精一等編、李慶譯《氣的思想一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三刷)一書中便冇「戴震思想中的氣——氣的哲學的完成」一節;而美國學者IreneBloomW1970年代便硏究過羅欽順的氣本論並將羅欽順的《困知記》譯成英文了。譬如加藤常賢等著、蔡懋棠譯的《中國思想史》(台北:台

6、灣學生書局'1978);張君励的《新儒家思想史》(台北:張君勵先生獎學金基金會,1979);赤塚忠等著,張昭譯的《中國思想史》(台北:儒林圖書公司,1981);王煜的〈呂坤的太極(元氣)一元論與自(必)然、當然、偶然說〉(收入《明清思想家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1);以及成中英的〈易經中的「理」與「氣」——對中國哲學中「有」與「無」的重新考察〉和〈傣家思想的發展與戴農的「善之哲學」〉(收入《知識與價値-和諧・真理與止義的探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都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表達了有關宋明清氣本論的觀點和理路。台灣學界一向處在傳

7、統「程朱、陸王」二系說以及牟宗三「三系說」、勞思光「一系說」的影響下'加上政治現實造成的阻隔以及對唯物主義的禁忌(尤其在解除戒嚴之前),長久以來,一般主流觀點對大陸學界所興起的「氣本論」硏究熱潮多半抱著消極、質疑、觀望甚至否定的態度。儘管若干外籍學者、海外學者的相關論著仍陸續譯成中文在台灣出版,"而大陸學者不勝枚舉的相關論著也逐漸在台灣流傳甚至刊行,但台灣學界回應的聲音卻一直都比較是個別、零散以及邊緣的,有關「氣本論」、「氣學」、「氣一元論」、「氣的哲學」等名詞始終極少在主流觀點的論述中出現。只有當這些個別的零散的論著整體陳列出來的時候,我們才

8、會驚訝地、意外地發現其不可忽視和不可小看的存在(見本文附錄)。然而,目前這個情況正在改變當中。最近七、八年來,台灣學界關於宋明清氣本論的硏究,雖然尙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