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记录,让科学探究更有实效

科学记录,让科学探究更有实效

ID:45599700

大小:218.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5

上传者:U-7604
科学记录,让科学探究更有实效_第1页
科学记录,让科学探究更有实效_第2页
科学记录,让科学探究更有实效_第3页
科学记录,让科学探究更有实效_第4页
科学记录,让科学探究更有实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记录,让科学探究更有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附件1:[2013年东莞市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参评教学论文题目:科学记录,让探究更有实效中堂镇(街)中心小学姓名:袁燕玲联系电话:13652510940 科学记录,让探究更有实效中堂中心小学袁燕玲【内容摘要】科学课非常重视用数据说话,数据有助于学牛寻找规律得出结论也能使课堂探究变得更真实、准确。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记录始终伴随着孩子们整个科学探究Z屮。在科学课屮,教师要精心设计记录单,善于指导记录技巧,尊重学生记录数据,整合学生科学记录表,让学生乐记、善记,为高效课堂奠基。【关键词】善记真实趣味巧记精记整合【正文】《科学课非常重视“用数拯说话”,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具体的内容标准中,冇许多直接与记录冇关的内容,如“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记录)”、“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数据冇助于学生寻找规律、得出结论,也能使课堂探究变得更真实、准确。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其屮安排了观察记录、统计记录、调查记录、测量记录、动植物生长记录、信息收集记录、检测记录、实验记录等I-多个科学记录内容。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记录始终伴随着孩了们整个科学探究Z中。怎样对指导学生做科学记录,使记录更有实效?笔者作了如下的探索。一、指导记录技巧,让学生善记虽然学生在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课,很多人已经养成在书上做随堂笔记的习惯,这为学生进行科学记录做了很好的铺垫。但由于学生述没冇经丿力科学探究过程,述不懂得实验记录的重要性方法及重要性。教师应精心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记录的方法,从而让探究更具实效。1.关注内容,真实记录数据的记录真实准确,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浮力》这一课屮,用测力计测量石块的重量,再将石块缓慢放入水中,观察测力计读数的变化。大部分的同学通过做的实验都发现:物体在水里的重量要比在空气屮时轻。可是冇一组同学却显得比较为难,原来他们所记录的数据和其它同学不一样。其中的石头2在空气和水中的重量是相等的。 石头1石头2橡皮1橡皮2在空气在的重量35402320在水中的重量2740139这吋,我拿出这份记录我问同学们:“这组同学的发现和大家的意见不大一样,是不是耍少数服从多数呀?那该怎么办?”有同学就提议让他们再做一遍,让大家看看能不能找出原因。原来同学们用的简易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到40,石头2的重量已经超出了它的测量范围。所以这组同学所测得的数据并不是石头的真实重量。通过本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真实的认知过程,明口科学家的研究也有可能是这样的:100次研究有99次可能确是错的,科学需要不断地实验和研究。2•关注形式,趣味记录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记录的书写上,而要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屮到科学探究屮,因此,记录语言不仅要做到精缩、严谨简练,也要考虑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因此,在记录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符号、图表、标本、照片、简笔画等方式。如在五年级下册《沉和浮》一单元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记录物体沉浮时,让学生用“f”、“I"來表示,这样大大地提高了记录的速度。而在《磁铁的两极》观察记录时。因为学生对“磁诙”的一些基本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对磁铁展开的进一步研究:研究一块磁铁各部分的磁力大小。让学生思考一块条形(马蹄形)磁铁上磁力的分布情况,并用口己熟悉的方式记录卞來。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每个学生都在记录。(如下图)从学生的记录不难发现,在没有任何教学铺梨的情况卜,学生对于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分布情况的认识是很单薄的,甚至是一无所知,但学生对磁铁各部分磁力大小分布的猜测却是丰富多彩的,在此基础上设计探究活动,能够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另外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记录的版面。如在四年级下册中设计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我就引导学生给食谱设计各种新颖的样式,配上自己喜欢的画。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记录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学生记录的热情。(附下图) 二、精心设计记录单,让学生巧记在科学课屮,观察与实验记录单是科学记录的冇效学习支架。冇时我们可以把实验的结杲或观察的结杲直接记录在书上的维恩图和气泡图里,既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记录,又便于管理;有时老师则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设计记录单。但曲于教学观念的不同,冇些记录单的设计却往往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活动,学生探究的自由度限制在了记录单所列的记录项之内,这对培养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是没有好处的。记录单的设计,既要符合科学学习的过程,又要考虑到在实际研究过程屮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像三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科学,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怎么开展实验探究。我还记得在我第一次教《看不见的空气》吋,教学要求通过捕捉空气的活动来了解空气的特性。我觉得书木上已经很清楚写出应该如何做了,所以我就直接利用书屮的图(如下图:)让学生动手去做了,结果学生实验时秩序混乱,有的学生一下子就把塑料袋刺穿,那其它的儿个方法根本就没法做了。、右什幺感走呢?/厂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摸索,我最终把科学记录设计如F:请按顺序做下列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用手摸一摸,压一压,我们感觉到敲一敲,我们听见捏一捏,再放松,我们发现刺穿塑料袋后,通过闻、尝、摸、我们感觉这样的记录单,除了引导学生按顺序地通过各种方法去认识空气,更重要是通过“感觉到”“听见”等词语引导学生利用看、摸、闻等多种的感官认识事物,既具指导性,又能与开放性兼顾。三、尊重记录结果,让学生精记数据冇助于学生寻找规律、得出结论,也能使课堂探究变得更真实、准确,从而捉高探 究效率。要使我们的科学课上得更具有科学性,应充分尊重每一组的实验结杲,充分重视每一位学生的意见,真正把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1.常态数据,引导推导规律在教学起始时,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从演示实验中呈现出常态数据,并分析这些数据,得出与教材一致的结论。通过刚才多次的实验,学生已经得到了大量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究竞能发现什么呢?作为老师不能操Z过急,而应继续引导学生口己来分析数据。经过自已的分析,以及相互质疑、评价,学生就会发现要使杠杆尺平衡,可以通过“改变支点两边的钩码位置和个数”来实现,这其实有很多种方法。那么,有规律吗?学生必然会再次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如:第3小组实验记录表实验次数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格)钩码(个)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格)钩码(个)是否平衡12222平衡23333平衡33443平衡45225平衡54334平衡66116平衡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得出:2X2二2X2;3X3二3X3;3X4二4X3;5X2二2X5;4X3-3X4;6Xl=lX6o由此发现:杠杆尺左边的位置格数与钩码数的乘积就等于右边的位置格数与钩码数的乘积,也就是说“格数”相当于“动力臂或阻力臂”,“钩码数”相当于“动力或阻力”,从而得出杠杆平衡的规律:动力X动力臂邙R力X阻力臂。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杠杆平衡的规律是:动力+动力臂邙R力+阻力臂,因为通过计算也可得:2+2二2+2;3+3二3+3;3+4=4 +3;54-2=2+5;4+3二3+4;6+1二1+6。最后,学生通过讨论,统一了认识:不同单位的量是不能直接相加的。所以,杠杆平衡的规律应该是:动力X动力臂二阻力X阻力臂。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让学生自己來分析数据,不仅能让学生学会-些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而且能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屮学会反思自己的实验。2•“另类”数据,引导反思研讨一旦学生出现与结论不相符的“另类数据”,教师不耍让学生简单重复实验,直到得出与结论相符的数据;或者归罪器材、抱怨学生,片面地否定数据。我们应从“特殊数据”入手,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反思和改进等思维过程,建构出更真态的小学科学课堂。在《保护心脏》一课中要研究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学生要测量自己运动前、运动后和休息一段时间后的脉搏。小组汇报时发现学生测得的心跳数最低的只冇30,最高的达到170o而运动后的脉搏最低也只是43,最高达200。这样测得的数据是否可以说明问题,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科学性?答案不言而喻,学生初次测量心跳和脉搏,受到年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的限制,误差不仅存在,而且肯定不小。即使是成年人,第一次测量心跳频率恐怕也很难测得I-分准确。此时,教师没有下定论,而是呈现了相差最大的数据,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两个同学记录的数据会冇如此大的差距,你们能把你们怎样测试、怎样记录的过程说一说吗?学生通过分析,得知他们测量时器材的使用、时间的把握都存在错误,才导致这样另类数据的产生。通过观察各组数据的差异,看看自己的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修正,有什么被忽略了……这都将有助于学生以后更加周密的考虑自己的研究方案,更加规范的进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样,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再次提升了自已的科学素养。四、整合利用记录,让学生乐记冇人说,“科学记录是孩子们最好的科学书”。科学探究要重视结果,更应重视探究过程。学生是否会观察,观察是否全面,实验操作是否正确;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小组合作的能力怎么样;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能否尊重证据、尊重事实等等,我们都能从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中得到反馈。科学记录不仅是学生观察实验吋的记录,也是他们亲历探究过程的痕迹,不应随手扔进垃圾桶,更应作为学生科学成长的一部分被长久保存下来。每次实验结束后,我会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表,以了解学生课堂的学习状况。记录述可以将其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屮,便于老师对学生长时间了解,及时地评价从而 更好地展开教学。因此,我会让学生每个都设有一本“科学记录本”,有的直接记录在记录木上,有的记录表是由老师设计的,可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把记录纸贴在记录本上。这样,不仅是对学生努力探究的肯定,更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尊重,使之成为对学生整个成长轨迹的记录。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它记录了学生科学思维的轨迹和研究的经历。让我们利用各种策略让科学记录更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具备更高的科学索养。参考文献:《让科学记录走出尴尬》赵艳霞《分步引导学生科学记录》魏红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