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学案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学案

ID:45632904

大小:210.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5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学案_第1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学案_第2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学案_第3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学案_第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板块提升一古代中外文明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板块提升(一) 古代中外文明关联1 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的比较古代中国古代雅典政权结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皇帝制、皇权至上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参政)、陪审法庭(司法、监察)人民地位及权利专制统治下的臣民,无参政权符合一定条件者享有公民资格,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成员来自公民群体生产方式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形成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农业落后,粮食缺乏,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文化特色宣扬“忠君”思想,重视封建道德的教育,颂扬个人对国家的奉献精神强调个人主义,主张个人的享受和“人”的价值尊严,反对专制后世影响专

2、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雅典民主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建设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对点演练1]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民主法制与君主专制B.贵族制与分封制C.公民大会与三公九卿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解析 贵族制不符合伯利克里时期;分封制在秦始皇时早已废除,故B项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 B关联2 古希腊人文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古希腊人文思想先秦儒家思想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孔子倡

3、导“仁者爱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提出“人之性恶”等都强调道德的作用古希腊思想家主张改善人们的灵魂,以德教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以德治民不同点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强调“个体”的人,即以个体(个人)为中心强调“社会”的人,即以集体(社会)为中心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强调人的平等,反对教育、财产、种族方面的不平等强调社会等级秩序,高度重视伦理道德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例如,亚里士多德研究自然,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对点演练2]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

4、思想家的材料可知,这些思想家(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古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养浩然之气;人性本善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B.都强调个人的作用C.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D.都致力于社会稳定解析 从材料中四位中西先哲的观点看出,他们都强调人本身,都注重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故A项正确。答案 A关联3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西方社会的比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国(1)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逐渐瓦解。(2)秦朝开始确立封建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汉武帝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以加强(1)随着铁器、牛耕的推

5、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确立。(2)原来集体耕作的奴隶制经济解体,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确立。(3)重农抑商政策推行(1)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居于世界先进地位。(2)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活跃。(3)秦汉时期逐步走向思想文化专制统治,出现“大一统”局面西方(1)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呈现繁荣局面。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工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兴盛(1)古希腊文化空前繁荣,成为西方文明之根。(2)前5世纪以来,罗马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形成体系(2)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起源,成为西方民主思想的滥觞[对点演练3]阅读材料

6、,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养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

7、工具。——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材料二 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生活。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8、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