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艺术手法复习》PPT课件

《诗歌艺术手法复习》PPT课件

ID:45659910

大小:310.8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6

《诗歌艺术手法复习》PPT课件_第1页
《诗歌艺术手法复习》PPT课件_第2页
《诗歌艺术手法复习》PPT课件_第3页
《诗歌艺术手法复习》PPT课件_第4页
《诗歌艺术手法复习》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艺术手法复习》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手法的?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题分析1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

2、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明确:A借景抒情。B作者并未着意刻画思乡的愁苦,而是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C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漂泊异乡的游子思乡念家的伤感之情。这首小令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例题分析2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A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思归不得的孤寂凄凉之情。B“寒灯”二字渲

3、染了旅馆氛围的凄凉清冷和诗人心境的凄凉,使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情切动人。第三句采用曲写/侧面虚写的写法(步骤一)。诗句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这其实正是写诗人自己思念故乡和亲人(步骤二)。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步骤三)。1、第三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例题分析3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写“寒灯”有何作用?雨后池上刘攽(bān)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比喻。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

4、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Aa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的静态。b三四句“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写出了雨后池塘上的动态之美。B本诗既写出了雨后池塘的静态之美,又写出了它的动态之美,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异常优美的雨后池塘春景图。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例题分析5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

5、人亲近自然的乐趣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答案要点:A、a.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绘形绘色。b.以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B、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答案要点:闲适恬静。乐于归隐。写景例题分析63.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②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

6、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析】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辟蹊径,以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的封闭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当她“春日凝妆上翠楼”之后,“忽见陌上杨柳色”,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再、红颜易年的闺怨之情: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

7、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4.动静结合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析】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静景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5.虚实结合【析】上阙写实

8、,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写“行人”想象妻子凭栏远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