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选读》PPT课件

《诗经楚辞选读》PPT课件

ID:45660260

大小:294.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11-16

《诗经楚辞选读》PPT课件_第1页
《诗经楚辞选读》PPT课件_第2页
《诗经楚辞选读》PPT课件_第3页
《诗经楚辞选读》PPT课件_第4页
《诗经楚辞选读》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经楚辞选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主讲:李金荣《诗经》楚辞选读flsyljr@yahoo.com.cn绪论一、课程名称:《诗经》楚辞选读1.02-05年(00-03级):楚辞研究(34课时);2.06-08年(04-06级):《诗经》楚辞研究(34课时);3.09-10年(07-08级):《诗经》楚辞选读(17课时)。二、课程性质和特点:专业任选课作为任选课,学生有自由选择学与不学的权利;作为专业选修课,它带有一定的专题研究性质,它是在专业基础课学习基础上的提高课程。与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如下特点:1.加强加细了对基本知识的介绍;2.加深了对某些学术问题的探讨,反映了学术研究

2、的新发展;3.任课教师当有“自己的东西”。总之,本课程既具有巩固和扩大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性质,又带有一定的探讨性和研究性。三、课程设置理由:1.一般而论:①培养目标、教学大纲;②学生个性发展需要;③客观条件(师资等)。2.具体而论:①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佳作名篇多不胜数,不可能全面涉及。②采用“史”的研究和“体”的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决定为大家开设《诗经》与楚辞选读、唐诗宋词选读、明清小说选读这三门任选课。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3、。”3.《诗经》、楚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①西周初至春秋中:臣意民风的信息载体和教化臣民的工具。②春秋中至战国:教化工具和外教工具(赋诗言志、群籍引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诸侯卿大夫交接临邦,以微言相感,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战国策·序》)③汉武帝至清代:儒学经典。“诗三百”成为“五经”之一。是

4、历代士子文人走上利禄之途必读的教科书。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④近现代以来:文学经典。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文学的第一座高峰:现实主义创作态度、赋比兴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章法、丰富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韵律等。楚辞: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学者,殆未之有也。——王国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梁启超“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其影响于后来之文

5、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鲁迅由楚所产生出的屈原,由屈原所产生的《楚辞》,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郭沫若他的作品(楚辞)几乎含有宗教的魔力,变成神圣不可侵犯的著作。——陆侃如一个人在三十岁前不读《离骚》是应该死的,没活气了;三十岁以后读了《离骚》不能替国家死,也是没有活气的。——苏曼殊四、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学术概念、名称术语;2.读懂作品,加强对名章名句的记诵;3.正确领会作品的主旨和思想艺术特色;4.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文学研究的兴趣,初步具备研究问题的能力。五、教材、参考书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1.各种古代文学作

6、品选;2.高亨《诗经今注》;3.余冠英《诗经选》;4.程俊英《诗经译注》;5.陈子展《诗经直解;6.毛传(汉·毛亨、毛苌《毛诗故训传》);汉·郑笺(郑玄《〈毛诗传〉笺》;孔疏(唐·孔颖达《毛诗注疏》,又名《毛诗正义》);宋·朱熹《诗集传》1.马茂元《楚辞选》2.袁梅《屈原赋今译》3.游国恩《楚辞论著集》4.聂石樵《楚辞新注》5.陈子展《楚辞直解》6.褚斌杰《楚辞要览》7.赵逵夫《屈原和他生活的时代》8.汤炳正《屈赋新探》9.洪兴祖《楚辞章句补注》10.朱熹《楚辞集注》六、教学设想、考查课前自学、课堂讲授、课后巩固扩展、个别答疑;文学本位、避

7、免重复、联系中学课文;平时成绩、期末小论文参考题目:《诗经》概说一、第一部诗歌总集二、《诗经》的得名和篇目三、《诗经》产生的年代、地域和作者四、《诗经》的编订成书: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乐官说等。采诗说:西周王朝依古制每年春秋两季派采诗官员到各地去采集民歌,以“观风俗,知得失”。“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班固《汉书·食货志》)“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东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献诗说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

8、讽谏。“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语·召公谏弭谤》)删诗说:《诗经》305篇是孔子以礼义为标准,从三千多篇古诗中删定编集起来的。“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