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习题讲解》PPT课件

《课堂习题讲解》PPT课件

ID:45666026

大小:381.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11-16

上传者:U-145848
《课堂习题讲解》PPT课件_第1页
《课堂习题讲解》PPT课件_第2页
《课堂习题讲解》PPT课件_第3页
《课堂习题讲解》PPT课件_第4页
《课堂习题讲解》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习题讲解》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第十二章习题讲解 单项选择题1多项选择题2本章习题讲解内容论述题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要求把四个被选择项进行比较,选出其中正确且符合题意的一项。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采取的方针是()A.暂时不提,以后再说B.准备条件,一举收回C.暂时不动,待机收回D.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D 2.1960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C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B.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4.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在()A.1985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B.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C.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告台湾同胞书》时D.1985年的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D 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西藏问题C 6.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A.外交问题B.国际政治问题C.内政问题D.中美关系问题_C 7.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是()A.人权问题B.战略导弹防御体系问题C.西藏问题D.台湾问题D 8.“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C.祖国统一D.和平统一C 9.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A 10.台湾同胞是我们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依靠的基本力量。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得到台湾大多数人民的理解与支持。与此相关,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项重要方针和基础性工作是()A.寄希望于两岸谈判B.寄希望于台湾当局C.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和台湾人民D.寄希望于台湾人民D 11.《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有利于()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C.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D.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D 12.两岸关系的主题是()A.祖国统一B.和平稳定C.和平发展D.经贸合作C 单项选择题1多项选择题2本章习题讲解内容论述题3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是()A.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B.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C.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D.中国封建大一统思想的全面继承ABC 2.台湾问题是()A.二战遗留下来的问题B.中美关系中的最大障碍C.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D.中国的内政问题BCD 3.根据1960年周恩来的归纳总结,为了达到“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的目标,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有()A.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B.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候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D.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ABCD 4.“一国两制”构想()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ABCD 5.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C.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D.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原则性ABCD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A.立法权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独立的外交权D.行政管理权和财政独立ABD 7.“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ABCD 8.中国政府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上,恢复和进行两岸对话与谈判,这是不能动摇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主要包括()A.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B.可以谈与台湾地区身份相适应的国际活动空间C.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D.可以谈一个中国的具体国名ABC 9.在两岸统一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指()A.把台湾当局的分裂言行与台湾人民区别开来B.把主张维持现状的绝大多数人与主张分裂的少数人区别开来C.把广大民进党党员与少数顽固的“台独”分子区别开来D.把过去坚持过“台独”现已改变立场与仍然坚持“台独”立场的人区别开来ABCD 10.台湾统一后保持原有制度不变,具体是指()A.台湾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B.台湾的生活方式不变C.台湾同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及民间交往不变D.台湾的民主制度不变ABC 11.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新形势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意见,内容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C.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ABCD 12.党的十七大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A.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C.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湾地区谋和平D.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ABCD 13.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对台关系的意见,内容是()A.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B.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D.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ABCD 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是()A.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B.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C.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ABCD 15.“一国两制”中的一个国家的含义是()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B.大陆和台湾属于同一个中国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D.坚决反对"台独"言行ABCD 16.“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存主要是指()A.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在台湾保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不变C.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D.在台湾保持两党关系长期不变AC 17、“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形成与发展的客观依据是()A.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实际出发提出的B.从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的实际出发提出的C.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可能这个实际出发提出的D.从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提出的ABCD 单项选择题1多项选择题2本章习题讲解内容论述题3 三、论述题: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答: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