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虚实相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浅析虚实相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ID:45686591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6

浅析虚实相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_第1页
浅析虚实相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_第2页
浅析虚实相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_第3页
浅析虚实相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_第4页
浅析虚实相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虚实相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浅析虚实相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李玲(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3级本科1班,陕西 汉中 723001)指导教师 张晓辉[摘 要]虚实相生是中国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虚实相生理论经常运用到古典诗歌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渲染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本文主要探讨意境的审美特征中的虚实相生原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关键词]虚实相生;古典诗歌;影响意境的审美特征有三:一是情景交融;二是虚实相生;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虚实相生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原则,在体系上不是很完整,不

2、太引人注目。但中国的诗歌、绘画、建筑艺术都特别讲究虚实相生。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也符合西方对美的新的追求,使得意境成为古今中外交流的纽带。将虚与实辩证巧妙地结合起来,对艺术创作及古典小说产生重要影响,也使更多人能够运用这种理论赏析中国古典诗歌。一、虚实相生的含义。虚与实来自于哲学范畴,主要是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反映。中西文化对于世界的整体是怎样的都有专门的研究。在古代先贤看来,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中国的思想家用阴阳、道、气、理、无等概念来进行描述。西方思想家用有、存在、上帝、物质、理念、实体等对其描述。西方着重有、存

3、在以及实体;而中国则注重无和虚空。道、理、气、无等概念是相通的。其中,道是核心。老子《道德经》里说:“道可道,非常道。[1]”道不是具体的事物,但是具体的事物是有了它才成这样。道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老子认为:“道”具有“无”(天地之始)和“有”(万物之母)的双重属性。老子又认为:就现象界来说,宇宙万物是“虚”“实”的统一。*天地中间充满虚空,但不是绝对的虚无,虚空中充满了“气”,有了这种虚空,才有了万物的流动、运化,才有不竭的生命,“有”“无”统一,“虚”“实”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生生不息“虚实结合”——(1)此原则认为:艺术形象必须虚实结合,才能真实

4、的反映有生命的世界(2)此原则也表现了中国古典艺术不同于西方古典艺术的重要美学特点。[2]中国特别看重无,而在以无为本的宇宙世界中又充满了气。气,衍生万物。人是万物的灵长,孕天地之气而生。有和无,实体和虚空不是对立的,是气的两种形态,有和无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虚与实相异相生。有与无的永恒转化,构成了气的宇宙生生不息的运动。虚与实的变化演绎了世界的生动画面,表明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3]周易中的八卦说明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太极图中阴阳各半,虚实各半,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虚实相生的真谛。第6页共6页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虚实相生理论产生于先秦时期,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老子

5、、孔子。形成于唐宋时期,代表人物有释智果、刘禹锡、范晞文。全面发展于明清,其主要人物有唐志挈、石涛。而且这一理论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所运用。例如绘画、书法、戏剧、小说、建筑、音乐等等,本文主要探讨虚实相生理论在诗歌中的运用。在诗歌中,实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境、实事。虚指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中体会别样的境界。虚和实是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虚实相生,表明虚是一种存在,虚不是无。这种存在是靠实生发出来的,在实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虚与实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

6、间。刘禹锡提出“境生于象外”,就是说,凡是具有深远意境的艺术作品都是在具体有形的实象之外,还存在一个与此相联系的无形的虚象。因而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虚的部分需要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获得,使得诗歌更为饱满,充满诗情画意。中国古典诗歌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详写为实,简略为虚。详写细致入微,略写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上到《诗经》,下至宋词,一千多年,虚实相生理论蕴于其中。二、《蒹葭》与虚实相生。《蒹葭》是诗三百中抒情的名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前后三章,只是更

7、换了个别的字。诗的内容也比较单纯,写男女恋爱。而且只选取了一个特定的场景:在一个深秋的清晨,有一位恋者在蒹苍露白的河边,徘徊往复,焦急地寻求他(她)思念的恋人,仅此而已。但作品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以极少的文字建构了一个十分广阔的想像和咀嚼的空间。作品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者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追求恋人的那种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他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是通过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一会儿“溯洄从之”,一会儿又“溯游从之”,谁知到底寻求了多久呢?诗

8、只写到寻求之难,可望而不可即的伊人“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