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非选择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非选择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ID:45763732

大小:9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7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非选择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非选择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非选择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非选择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非选择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 非选择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非选择题(1)李仕才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示意图。对上述示意图提出你的认识,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探讨。(说明:提出一种或多种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 示例:认识:近代工业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发展的产物。探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众多条约,清政府以“剿发捻,勤远略”为目的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其中以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先后创

2、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洋务运动客观上在革新工业生产方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解析 首先要审题准确,根据题干及图片,可得出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些认识,如近代工业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发展的产物;近代工业推动了民生、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政治性较突出等。从中选一种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2018·梅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据《通典》载:“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

3、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是:“为君则怀,为臣则忠。”并将“君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上,就曾留下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秦《除吏律》有多处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摘编自黄崇岳《中国历朝行政管理》(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4、知识,与前代相比,秦朝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有什么积极作用。(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君则怀,为臣则忠”“秦《除吏律》有多处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归纳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之前的世袭转变为秦朝的官僚政治,即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和品行为主;第二小问作用,

5、从该变化对于打破特权贵族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及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答案:(1)条件:耕战优异;品行端正,未被处分或判刑;效忠皇帝;才能可胜任;有一定的年龄限制。(2)变化:由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品行等为主(或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作用:打破贵族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3、(2018·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01年,慈禧太后为大势所趋不得不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

6、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一篇。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与康有为的方案如出一辙。1905年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成思《千年科举的崩塌》材料二 没有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1911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度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改革的历史背景。(9分)(2)根据材料

7、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材料二的观点。(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得出考试内容中西结合;根据材料一“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得出考试形式废除八股;根据材料一“1905年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得出改革逐步推进直至废除科举制。第二小问历史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外部民族危机的严重、内部革命形势的发展、戊戌变法的推动、科举制自身的弊端等角度进行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二“没有1905

8、年废除科举制度,1911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得出清末废除科举制引发了辛亥革命。第二小问评价,此观点是片面的,一方面要肯定科举制对辛亥革命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分析辛亥革命爆发是社会矛盾的产物。答案:(1)特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