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基础

创新思维基础

ID:45772680

大小:190.98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1-17

创新思维基础_第1页
创新思维基础_第2页
创新思维基础_第3页
创新思维基础_第4页
创新思维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创新思维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创新理论什么是创新创新(Innovation)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简而言之,创新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事物的一种手段。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的用以解释资木上义经济发展和周期的理论。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耍素的新结合。它包括:1、引入一种新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5、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当然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创新的认识也是在不断演进的。特别是知识社会的到来,

2、对创新模式、创新形态的变化进一步被研究、被认识。创新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可追溯到1912羌国哈佛人学教授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广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TI入生产体系。[7]”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其在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耍成就。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打破IH的均衡而又实现新的均衡主耍来自内部力量,其屮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正是创新引起经济增长和发展。熊彼特在由创新波动引起的繁荣和衰退交替出现的“纯模式"的基

3、础上,提出了“第二次浪潮”的概念,即创新浪潮的后续反应,其特点是需求、物价和投资膨胀,投机行为急剧增加,并导致失误和过度投资。由此说明了“纯模式”和资本主义实际丝济周期的“四阶段模式"(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还认为,由于经济领域中存在多种创新活动,而不同的创新活动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对经济的影响范用和程度也各不相同,从而出现多种周期。熊彼特关于创新的基本观点中,最基础的一点即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7]。他认为经济生活中的创新和发展并非从外部强加而来的,而是从内部口行发生的变化。这实际上强调了创

4、新中应用的本源驱动和核心地位。然而,20I比纪60年代,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了“起飞”六阶段理论,“技术创新"在创新活动的地位口益重要。但随着技术创新的迅猛发展,其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知识依赖性。创新由易变难,逐渐成为高知识积累群体才能完成的工作,这也无形中造成了创新与应用间壁余的形成。创新在研究领域产纶,随后在经过一•个时间过程后在应用领域得到接受和采纳,这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更熟悉的创新扩散模式。在创新扩散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罗杰斯的研究工作,他所捉出的创新扩散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

5、起一直在领域内居于主导地位。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受创新木身特性、传播渠道、吋间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影响创新采纳率和扩散网络形成的诸多因素。进入R世纪,信息技术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科学界进一步反思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创新被认为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朵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创新生态下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演进的产物,关注价值实现、关注用户参与的以人为木的创新2.0模式也成为新世纪对创新逍新认识的探索和实践。创新理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四个长波信息通信技术,

6、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疑强化了创新扩散理论中的扩散环境,加快了扩散速度。但当外部条件突破一定极限后,仅用扩散的视角来看待创新就显示了其局限性。熊彼特曾根据创新浪潮的起伏,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为三个长波:1)1787—1842年是产业革命发生和发展时;2)1842—1897年为蒸汽和钢铁吋代;3)1898年以后为电气、化学和汽车工业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进入21世纪,信息通信技术融合与发展推动下知识社会的形成及其对创新的影响进一步被认识使创新进入了第四个长波。科学界进一步反思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创新绝不再是从研究到应

7、用的线性链条,从小众到大众的传播过程。2007年,葛霆等人在研究经济合作少发展组织(OECD)近年相关报告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创新理论的七大进展[9]。文屮着重强调了价值实现在创新活动小的本源地位,认为这是衡量创新成败的基本判据。以此为基点,替代线形模式的动态非线性交互创新模式突出了创新的多层次、多环节和多主体参与。而非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创新中非技术要素作用的强化也成为创新理论发展中的关注耍点。创新进一步被放置于复杂性科学的视野,创新被认为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耍素交互复杂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是创新生态下技术

8、进步打应用创新共同演进的产物[2],关注价值实现、关注用户参为的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也成为新世纪对创新重新认识的重要探索。知识社会的创新环境和创新需求创新Z所以能突破扩散理论,进入创新2.0时代,首先取决于知识社会下形成的新环境。首先,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网络的形成突破了知识传播传统上的物理瓶颈,人类可以利用知识网络更快捷和方便的共享和传播知识和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