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3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3

ID:45858377

大小:2.42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18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3_第1页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3_第2页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3_第3页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3_第4页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3_第5页
资源描述: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四第二三课: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交通工具的更新1、了解其发展更新过程帆船、马车、轿子表现古代:近代以来水:陆空:轮船(1865年)人力车(1870s)、自行(1868)火车(铁路1881)公共汽车(1924)汽车(1901)、电车(1906)飞机(民航20世纪20年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古代交通工具-----落后图说历史人力车、自行车图说历史近现代交通工具---进步图说历史电车(1906年,天津)公共汽车(1924年上海)1902年3月,上海人议论最多的是一种能够在街上自动行驶的四轮怪物

2、。这就是汽车。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图说历史近代交通工具冯如轮船1865火车和铁路,1881年飞机,20世纪20年代冯如殉社会者则甚易,殉工艺者则尤难,一霎坠飞机,青冢那堪埋伟士;论事之成固可嘉,论事之败亦可喜,千秋留实学,黄花又见泣秋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正处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之下,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不慎暴露了身份。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他在上海市区与特务展开了周旋。在这过程中,他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后来他决定转移到南京,又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呢?说出你的依据。知识运用近代交通

3、工具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校本第65页第6题,第67页第6题1、20世纪初中国皇帝不能做到的是()A骑自行车B乘有轨电车C坐火车旅游D给美国总统发无线电报2、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在()A民国成立后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1949年以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不仅因为中外往来日多,风气日开,更多官员亲自见识了火车铁路,而且当时西方传入中国的相关知识也更为确切、真实。当时不少著名的刊物如《万国公报》等频频出现介绍铁路的文字。如此,铁路已为更多的国人所了解,并且认识亦深化。——朱浒《甲午战

4、争以前清政府的铁路政策》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奕訢“意以为然”。——《李文忠公全书》思想观念转变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筹办夷务始末》李鸿章奏章(四川成都,相同条件下)苦力(人力)把一吨货物运送750英里,要花费106.25元;铁路只要15元,是苦力的1/7。用苦力运棉花,路上50天,铁路只要2天,从而节省48天的利息,并在更好的条件下运棉花。——《中国,一次经济调查1923年》美国银行分会哈尔滨原为松花江右岸的渔村,光绪二十四年

5、(1898年)后因沙俄开筑铁路一跃而起,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青岛昔日也是胶州湾东岸的一个荒僻渔村,1904年胶济铁路的修筑直接缔造了它的繁荣,至1910年,青岛人口已达16.5万人,进出口贸易激增,成为华北地区第二港。——周积明《最初的纪元》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商贸流通,近代城市兴起。实战演练古代通讯(二)通信工具的进步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等业务的赢利机构。明代永乐年间由宁波帮商人首创。时间成就丁日昌

6、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1、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的发展1877年1906年1932年时间段成就电话传入中国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2)电话的发展1882年民国成立后能力训练1、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邮政b无线电报c有线电报d电话AabcdBacdbCadbcDadcbB第65页第7题,67页第5题必修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五四运动期间,身居北京的张某有紧急情况需告知在上海的一

7、位亲戚,他可以选择哪些通讯方式?最佳方式可能是什么呢?【情境创设】(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报刊电影电视一、报刊业走向繁荣戊戌变法时期:近代办报出现高潮,《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报》辛亥革命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形成2、发展一、发展历程《民报》《新青年》1872年:《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73年:《昭文新报》(艾小梅;国人自办最早)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梁启超任总主笔。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孙

8、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章太炎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