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

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

ID:458641

大小:5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8-04

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及工作满意度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亿万农民进城打工而形成的“民工潮”已经持续了近30年,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社会阶层。今天,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主流。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随之而来,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就业观念、生活目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于年龄、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被有关专家归纳为“三高一低”,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其实新生代农民工

2、与上代农民工的区别远不止这些,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文化素质、法律知识乃至人生态度等方面与上代农民工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不同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动机有了明显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抱着发展的目的来到城市,希望通过进入城市打工离开穷苦的农村,变成真正的城里人,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普遍有强烈的融入城市生活的意愿。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双重身份,使得这些农民工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游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归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质教育缺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工作现状也另人堪忧。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心理决定了他们能

3、否真正的融入城市中来。另一方面,政府构建覆盖城乡的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还不够到位,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在本人生活的范围内,就本人所在地浙江宁波为例,宁波市农民工的基本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区域差异较明显。从农民工的来源看,来自我省周边省份和西南地区省份的占总数70%多,其中安徽24.1%、四川19.3%、贵州12.2%,江西10.7%。从户籍性质看,外来务工人员中农业户口的占了多数,为91.4%。从居留情况看,外来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离市区较近、经济相对发达的慈溪、鄞州、余姚、北仑等四地。二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特点明显。从我市农民工就业情况看,他们的就业

4、特点明显,所从事的工作多是低技术门槛、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两者合计占外来就业人口的99.0%。三是农民工居住条件较差。农民工居住条件差,多以租房为主,比例高达90.7%,而且居住地多为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和半农村,住房条件较差,文化基础设施贫乏。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理还不够成熟,7新生代农民工新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着他们的就业观,他们都渴望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往往理想与现实相差很大。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束缚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新生代农民工应该如何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心态该怎样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该如何得到

5、提高,得以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脚步?本文以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阅读和实地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其当前的就业心理及目前的工作现状。同时结合宁波市农民工的特点,总结结论以了解宁波市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的工作满意度及就业心理。并提出相对的建议。2.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西方社会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却是其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隐蔽性、渗透性。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看,现代化的进程都伴随着大量的人口转移,用经济学家樊纲的话来说,叫“农民进城”。西方社会与中国一样,都在某一历史阶段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劳动力,即我们称呼的“农民工”,他

6、们对移民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在对外迁移民的适应情况研究中,发现其心理十分复杂,存在一钟“边际人”的心理。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提出了“边际人”这一概念,描述了异乡人类似于边际人都市生活的精神流浪的心理状态。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帕特(1928)对人的边际性作了更深一层的阐述,在其《人类的迁移与边际人》一文中,将边际人比喻为文化上的混血儿,认为他们寄托在两个不同的群体中,但又不属于任何一方,他们的自我概念是矛盾的、不协调的。芝加哥学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托马斯(2000)和兹纳尼兹基(2000)的经典著作《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中,对边际人由于与新文化的接触而使

7、得内心发生变化并适应外界进行了研究,对家庭解组这一现象,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具有传统观念的波兰农民在美国土地上因受到新的价值观念的冲击而产生了由“我们”态度向“我”7态度的人格转换。帕克曾在考察社区的效能中发现,移民能很好的在异乡生活,其中移民社区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功能不可忽视。移民社区不仅在物质需求上,而且在精神需求上保证移民们的生存。作者指出移民社区很可能包含了生活中的全部乐趣,在移民社区中,移民有自己的宗教组织、互助和福利性组织、商店甚至报纸等。移民社区为移民们提供了生理上生存、心理上适应的良好环境。此外在教育领域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