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思想比较之我见

儒法思想比较之我见

ID:45901645

大小:61.2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9

儒法思想比较之我见_第1页
儒法思想比较之我见_第2页
儒法思想比较之我见_第3页
儒法思想比较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儒法思想比较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儒法思想比较之我见    摘要:纵观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两汉时期的思想世界无疑给后人留下了独特的汉代特征的印象我认为这种特征是由董仲舒塑造的徐复观先生也刚好这样认为这一时期的儒家政治哲学经过董仲舒的改造不仅将原本得到了发挥一时期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转变我认为儒学在汉代时期的发展以及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的影响是与董仲舒的努力改造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政治需要;道德原则;比较;积极入世    董仲舒对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改造虽然巨大但深入其研究会发现董仲舒的政治哲学并没有放弃先秦儒家所坚持的人文主义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儒学之所以力压百家成为中国传统主流的政治哲学不仅

2、仅在于它更能迎合现实政治的需要更在于儒学自身内在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最终指向是追求社会与政治生活中的良善它在这一点上最根本地符合了整个社会的心理需要例如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就认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乃天下之常道董仲舒为了论证专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抛弃了孟子的民贵君轻论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取而代之由法家三顺之说演化为儒家三纲之说将儒家对等之伦理主义改变而为绝对之伦理主义这样的改变对儒家思想影响很大三纲之说由于迎合了专制统治的现实需要也无不为历代帝王所钟爱极力发挥董仲舒三纲之说的政治统治作用在这一点上我的感受是经董仲舒政治化后的儒家思想更像是一种应帝王之学  

3、  在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中皇帝是核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在儒家看来这一政治系统稳定的关键就是要保证君主的权威尊君卑臣是维系以皇帝为核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这种绝对的君臣观念首先是由法家提出的先秦儒家虽然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但道高于政却是儒家坚持的基本政治性格内圣外王既是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君臣关系在先秦儒家看来是一种对等性的关系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说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互相都有责任和义务并且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对于事君之道孟子的主张更为激进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先秦儒家虽然强调秩序但这种秩序并不是绝对的其所主张的伦

4、常关系是双向的即秩序的维持需要有对应关系的双方共同承担这是先秦儒学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法家则是主张不能相容所以必然是落空的这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董仲舒思想的内部矛盾政治哲学是每一历史时期的思想家在关注政治现实的基础上对政治生活做出的价值判断它之所以是价值判断是因为它不是对现实政治的白描而是建立在对现实批判基础上的价值追求    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以积极入世的精神保持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审视董仲舒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哲学体现了对西汉初期政治生活的关注和批判作为一个思想家而不仅仅是一个传经之儒董仲舒在融合阴阳、道、法等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引据儒家经典和构建本体论的

5、天不仅论证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而且希望为大一统的中央帝国提供了一套能够维持其长治久安的理论体系因此董仲舒是一个思想家而不是一个公孙弘式的文法吏他的政治哲学既是基于对现实政治的考虑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疏离而这种疏离不仅表现出他对先秦儒家王道政治理想向往和对君主权力的限制也表现了一个思想家在专制制度已经确立的前提下所表现出的批判现实的勇气和精神    下面我们来谈谈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比较    春秋战国时期用来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神权和宗法思想受到了极大冲击礼崩乐坏诸侯异政百家异说诸子百家关于国家和法的各种观点和理论蓬勃兴起学术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其思想均涉

6、及法律思想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    1、先秦儒家与法家思想的不同点:    1.1法家与儒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儒家代表了封建新贵族的利益因而其法律思想的基本点是为统治者建立统一的贵族政体出谋划策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教育百姓要安分守己儒家代表提出了一系列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的法律观点;法家是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法治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具有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明显特征与儒家礼德人治结合不同的法家模式是以法为本法势术结合    1.2儒法两家对法律作用的认识不同:儒家主张先礼后刑以刑辅德主张道德教化以德去刑儒家认为刑罚是教化

7、的辅助手段即德主刑辅教化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患于未然;法家认为法是衡量事物的标准的尺度法律的第一个作用是定纷止争《管子七臣七主》说:律者所以定纷止争也第二个是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2、先秦儒家与法家思想的相同点:    2.1在法律本质问题上:儒家的观点和法家相当接近都认为法律只是君主的统治工具都是为了国家富强为统治阶级服务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目的是维护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儒法两家在对待法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2.2对待刑罚的态度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