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

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

ID:9003860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4

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_第1页
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_第2页
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_第3页
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摘要】:本篇論文主要由導論、論文主體、余論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導論回顧前輩學者對韓非及《韓非子》書繼承、改造、利用儒家思想的研究情況,並說明了研究方法、思路及展望。論文主體則分为五個部分。主體之第一部分即全文的第二章,我們首先論述儒家“禮”思想之特徵:“敬”和“信”義中帶有的政治意義,再分析說明韓非對儒家“敬”、“信”義之繼承與利用;其次,針對學者認为韓非反“禮”的觀點,我們特別分析了春秋至戰國時存在的“禮”與“儀”分離與獨立之現象,並進一步論證韓非所謂反對儒家“禮”思想,實質为反感先秦儒法思想

2、继承改造考【摘要】:本篇論文主要由導論、論文主體、余論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導論回顧前輩學者對韓非及《韓非子》書繼承、改造、利用儒家思想的研究情況,並說明了研究方法、思路及展望。論文主體則分为五個部分。主體之第一部分即全文的第二章,我們首先論述儒家“禮”思想之特徵:“敬”和“信”義中帶有的政治意義,再分析說明韓非對儒家“敬”、“信”義之繼承與利用;其次,針對學者認为韓非反“禮”的觀點,我們特別分析了春秋至戰國時存在的“禮”與“儀”分離與獨立之現象,並進一步論證韓非所謂反對儒家“禮”思想,實質为反感“儀”的文飾、繁複與虛僞

3、性質及在這些特徵下被重臣利用为謀爵奪富之現象。從兩個方面去考察韓非對儒家“禮”思想的繼承與揚棄。主體之第二部分即全文的第三章,我們首先分析孔子“正名”思想,在此基礎上考察韓非對孔子“正名”思想的肯定;第二步,我們論述進入戰國時期“正名”思想的發展情況,在此基礎上再考察韓非對這個時期儒家發展了的“正名”思想之繼承與利用;第三步,論述孔子“君無为、臣有为”思想之萌芽,及至戰國時期發展情況。繼而考察韓非君臣之道對儒家思想的繼承與改造。主體之第三部分郎全文的第四章,我們采取雙線研究的方法,第一節为對韓非接受春秋時期“刑、德”

4、觀念的研究;第二節論述韓非對儒家“刑德”論的繼承與改造。首先從論儒家“德”論,再述韓非對儒家“德”論的接受和利用。然後著力分析儒家“刑”觀之特徵:重教次刑,重學以禮。這既是儒家“刑”觀的特徵,亦是儒家認定入刑的標準。說明了這個特徵,我們分論孔孟“刑”觀與荀子“刑”觀,在這個基礎上,再考察韓非對儒家尤其荀子“刑”觀的接受和揚棄;第三節論述韓非對儒家“法”觀的接受,首述春秋時期“法”的存況,再論孔孟“法”觀特徵,再重點論述荀子“法”觀,最後考察韓非對儒家尤其荀子“法”觀之繼承與揚棄。主體之第四部分即全文的第五章,我們通過

5、分析早期法家人物管仲、子產政治思想的儒家性質,考察韓非從他們身上接受的儒家思想。首析早期法家人物管仲的儒家性質,通過論述管仲對孔子思想的影響,對比《韓非子》書對管仲其人其思想的肯定和接受,來推證韓非從管仲處接受的儒家思想;第二節,對子產政治思想的儒家性質進行分析,次對其法家性質進行分析、考察,過程中,我們認为子產政治思想中的法家性質並無直接對韓非產生影響,反而對孔子思想產生更深更遠之影響。通過分析韓非對子產的肯定,結合子產儒家治國之政治傾向,推證韓非於子產處接受的儒家影響;第三節,通過整理、論述早中期法家人物的儒家師

6、承關係,來說明儒、法間所具有的傳承、轉變關係;從而間接說明韓非思想與儒家思想的交集。主體之第五部分即全文的第六章,集中於韓非在其歷史觀形成的過程中,對儒家思想的繼承和批判、改造。第一節專注於禪讓說的考察,在不同版本禪讓說的背後,有各種政治因素,我們主要考察韓非對儒家孔、荀禪讓說的揚棄與接受:第二節專注於荀子“法後王”論對韓非思想的影響。我們首先深入分析了荀子“法先王”、“法後王”、“復古”論的實質與關係,然後再討論韓非對老師荀子“法後王”論的接受或揚棄;第三節專注於荀子“王霸”論對韓非思想的影響。我們先論述了催熟荀、

7、韓歷史覲的客觀環境與歷史趨勢,再著重分析荀子“霸”論之特徵,最後通過對韓非“霸王”之道的分析,考察其對荀子“王霸”論的接受與揚棄。余論主要講述了選題經過,補充說明論文主體部分未提及的韓非破儒之三個小論點,最後簡述展望。【关键词】:儒家韓非繼承改造【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K225【目录】:论文摘要6-8Abstract8-12第一章讨论12-19第一节研究概况与意义12-17第二节研究方法与展望17-19第二章韩非继承儒家”礼”思想与反对儒家”儀”实质19-

8、53第一节韩非对儒家”礼”精神内涵的继承19-42第二节”儀”与”礼”的分离42-48第三节韩非反对”儀”实质48-53第三章韩非继承儒家”正名”思想考53-84第一节孔子”正名”精神及韩非肯定程度53-64第二节战国”正名”思想发展与韩非接受扬弃考64-74第三节韩非对儒家”君无为、臣有为”的继承74-84第四章韩非接受儒家德、刑、法观念考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