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

ID:45935574

大小:7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_第1页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_第2页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化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舟山二中周杰在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精心设计了每节课的引言部分,并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而对结尾则缺少足够的重视,总是“讲到哪就在哪里歇”,使得一节课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其实“结尾”是整个教学过程屮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恰到好处的课堂结尾,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投石击水的作用,使新知识牢固地注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屮,让学生体验到掌握新知识的成功感,还可以联系课堂内外,因势利导,把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使学生充分探究、深

2、入分析,有利于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上,产生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的教学艺术效果。所以一堂课如何结尾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根据根究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了以下几种结尾方式与同行交流。一、总结归纳网络法一堂课结束吋,教师以准确简炼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以便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总结概括的能力,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如在讲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吋,所牵扯的化学反应越来越多

3、,如何记忆这些化学反应?诸多反应又有什么共同的内在关系?这些问题不解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出现混乱,因此不妨占用几分钊I,引导学生通过冋忆,归纳得出如右图的“铁三角关系”,使学生明确木节的重点就是三者的相互转化。再如在《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教学结尾吋也可总结出以上铝三角关系,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A1单质与Al"和A102的相互转化。二、比较分析辨别法浓H2S04稀H2SO4浓度界限值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氧与金属反应化与非金属反应性与强还原性化合物反应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识记的有效方

4、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来掌握记忆对象。如在学习《硫酸》吋,学生常将浓稀硫酸的性质混淆,因此在硫酸教学的结尾时,可用一点吋间将两者的性质通过以下表格进行比较,同屮求异,异屮求同从而加深印象。再如复习坯类吋也可用比较的方法结尾,使学生清晰的掌握烷坯、烯坯、烘坯和芳香坯在结构、通式、性质上的区别与联系。三、巧设习题巩固法化学课堂上所学的重点都是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要使学生能够得到强化和应用,教师在结课时口J以精心设计一些习题,组织学生练习,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如在《硝酸》

5、的结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某溶液100ml,其中含硫酸0.03mol,硝酸0.04mol,若向该溶液中投入1.92克铜粉,微热充分反应后生成一氧化氮气体约为多少?不少学生认为铜只与稀硝酸反应,而稀硫酸不参与反应,根据3Cu〜8HNO3〜2N0的关系判断出铜过量,按硝酸的量计算出一氧化氮气体为O.Olmol的错误答案,然后通过教师的分析和点拨,会使学生豁然开朗,而加深对硝酸性质的理解。四、拓展延伸探究法新课标下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

6、的能力。因此,冇些知识讲完后,把结尾作为课堂内外的纽带,在结尾时将知识延伸、拓宽,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解释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酯类》教学结尾时设计:“人们在烧鱼时经常滴加些酒和醋,其中涉及哪些化学原理?”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纷纷举手发言,然后适时加以纠正、引导,这样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冇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拓展延伸,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五、承上启下悬念法课堂结束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不做解答,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

7、求知欲,使他们渴盼“下回分解”。这样此课的“尾”就成了彼课的头,于无疑处生疑,激发他们去思考,使新旧课之间有衔接,把一次次的课堂教学连贯起來。如讲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一节后,结尾时告诉学生我国金属的使用量很人,而被腐蚀掉的金属数量也是惊人的。我们如何应用本节课的内容來解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问题呢?下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使学生产生悬念,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架,学生就能主动、自觉地去预习、思考。六、口诀提炼记忆法在化学教学中,冇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我总是在课堂的结尾之际介绍一些顺口溜,

8、让学生更容易记忆,同吋也要求学生若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大家一-起共享。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吋,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确定,得失电子的确定等,记忆起來容易乱,于是我在课堂结尾之际,教给了学生四个字“羔失羊还”,即元索的化合价升高,失去屯子,被氧化,充当还原剂。利用谐音,只是很少的四个字,就把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些要点概括了,教学效果非常好。再如NaH20的反应现象学生很难完整的记住,可在结尾之际,教给学生一句话“芙蓉又想红”,即“钠浮在水面上、熔化了、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