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ID:45935978

大小:7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_第1页
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_第2页
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_第3页
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_第4页
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文编号:M320120094482012年江苏省中小学“蓝天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参赛论文参赛类别:普通高中论文题目: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姓名:高华通讯地址:泰兴市党校路7号邮政编码:225400♦评审表(评委填写)初评复评终评备注—•-三浅谈化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高华(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江苏泰兴225400)摘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育才先育德。教师应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优良品质的教育

2、等等。关镀词:德育;化学教学;渗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在学校工作中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每一个教师不只是专业教师,同时也是德育教师。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曾说过:“化学教学不仅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教师应尽的责任。笔者就“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实施德育教育的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

3、身体力行,使自己成为值得学生信赖的优秀教师合格的教师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学术基础,还需要良好的品德和人格魅力。特别是在中学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老师是否具有亲和力是否能耐心教导学生是否使学生信赖直接对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影响。首先应该具有教导学生的耐心,鼓励学生提问,耐心作答,这样就不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从而不敢提问,致使问题堆积,最终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动力。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学校的纪律,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尊敬而不畏惧,守信而不儿戏。再者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注

4、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充分了解学生需要,想学生之所想,对个别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加以鼓励或心理辅导,做学生学习上的好老师,生活上的好朋友。二、结合祖国的辉煌历史与今天的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有5000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化学上也有这辉煌的成就,对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的祖先最早发明了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在商代可以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可以冶铁,战国晚期可以炼钢。现代的中华民族在化学和科技领域亦作出了重大贡献:化丁专家侯徳榜刻苦专研,深入探索创作的“侯氏制碱法”填补了我国“纯碱”工业的空白;结

5、晶牛胰岛素的合成揭开了生命的奥秘,核糖核酸的合成又为人工合成新的生命物质展开了新的蓝图。于此同时我国的石油,钢铁,化工等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叫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我们可以将我国历史中的一些人物事迹以及对人类社会作出的贡献渗透到课堂教育中去,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学习时,介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录的200多中药物制造方法中广泛使用了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在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解放前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洋油”充斥中国市场的心酸过去和在党的领导下开发大庆油m,继而开

6、发胜利、大港等大油m,使石油产量跃居世界前列的豪迈历程。在教学中灵活插入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今在化学领域的主要成就,增强名族自豪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觉到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古今化学家们身上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对科研的孜孜不倦的精神将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产生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三、利用化学思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基本原理规律性很强。但在普遍规律中存在着特殊。通过对化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大千世界是由丰富多彩的物质组成的,尽管它们的形态多样,性质不一,但都由基木粒子一原

7、子、分子、离子所组成。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关系”内容学习中掌握物质无限可分和物质是第一性的观点;在“有机物与无机物、化合与分解、中和与水解、氧化与还原、酯化与皂化、溶解与结晶”等内容的学习中掌握对立统一的观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变化中充满矛盾的运动,它们制碱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元素周期表”内容的学习中掌握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在“化学平衡”内容的学习中掌握绝对性和相对性、静止和运动的观点;在“离了反应”等内容的学习中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观点;在“化学反应速率”内容的学习中掌握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

8、条件的观点。通过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灌输,培养了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主客观的看待学习、生活中的事物;通过讲述物质的复杂性、多样性等教育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社会时实事求是,勇于探索;通过量变与质变关系的学习,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通过对立统一规律的学习,树立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以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⑵。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