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浅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ID:45949592

大小:6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_第1页
浅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_第2页
浅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_第3页
浅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_第4页
浅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摘要】:在我省,农村人口众多,经济条件参差不齐。为使大部分学生有学可上,学有所用,应改革学课程,多关注升学压力的学生,增加技能教育,转变教育观念。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应该增加财政对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改建学校,完善教学设施,引进优秀教师等。只有重视农村教育,重视特困生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的人才教育,使之有一技之长,从根本上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关键词】:贫困地区教育目标教师资源经费投入我国农村人口多达9亿,农村的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与长治久安。在屮央及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

2、,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两免…补”政策的施行,使更多的贫困孩子能轻松的走进课堂,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从2007年开始施行“一费制”,就免收了学杂费、书费,贫困的学生还会享受到生活补助,杜绝了学生辍学的现象。国家的这一改革,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更多贫困的学生能读得起书,上得起学,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O一、依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1、城乡教育差距大,教育经费短缺。在上得起学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才是关键。城乡教育程度差距大,一方面是硬件设施不齐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短缺,学生没有图书馆,知识获取途径单一。场地限制,户外的体育锻炼单一,

3、学校也没有能力开展拓展训练。客观上造成了教育的城乡不平等化。2、教师收入低,水平参差不齐。虽然通过一定的在职培训,但是教师的整体素质依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另外,一部分农村教师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不得当,专业化程度不高。相当一部分的优秀教师不愿留在农村,农村教育教师资源短缺,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一师多门课程的现象。教师薪水福利少,难以满足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导致部分优秀教师转行。3、生源不足。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都不愿将孩子留在农村教育,转向城市。一部分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差,成绩不想理的,都过早离开学校,外出打工。从一定意义上造成了农村教育的萎缩。4、农

4、村家庭观念差,父母教育程度低。学生父母普遍为小学初中学历,对子女学业辅导心有余而力不足。家庭缺失教育氛围,对于成绩较差的孩子打骂管Z,缺少与孩子的交流,使孩子厌学,怕学,产生逃课等现象。另外,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除学校外,得不到亲情的关爱,对学习和生活冷漠,性格孤僻,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5、农村学校教育目标错位。在一些地方,农村基础教育除了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以外,再没有其他的目标。从学生来看,农村基础教育只面向“升学有望”的学生,它放弃了对“升学无望”学生的培养教育。目标的单一性,必然导致教育内容视野的狭窄。高等

5、教育招收什么,农村基础教育教什么。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形式、管理方式等,一切都围绕升学转。至于其他不能考得高分的学生,学校并没有教给他们适应生存的方式,大多数毕业后冋乡务农的学生缺少必要的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和致富本领,所学的知识不实用,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一些农村家庭产生了读书无用的思想。6、学校管理水平不高。农村学校管理层对学校管理不够重视,对岗位认识不明确,玩忽职守。导致学校缺乏激励机制或评价机制不切实际,不公平,使优秀教师缺乏积极性,差的教师更差,没有形成优胜劣汰的环境。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影响学生成绩。二、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思考1、端止

6、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农村基础教育要转变观念,必须注重面向农村,注重大多数学生。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这应该成为农村教育的重心。农村教育必须适应广大农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需求。对于数量占大多数的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如何为他们打好文化知识基础,加强就业前的技术、职业训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要端止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真止把农村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转移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要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新一代劳动者的素质;农村中学的

7、课程设置要体现文化课和技术职业课并重、选修课与必修课并重的特点。选修课的开设应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2、建构保障机制,加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1)、强化政府责任,调整和重构基础教育公共经费来源的格局。重点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建议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最低财政标准,对低于财政标准的县乡,由屮央和省级财政自上而下地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或专项补助制度给予财政支持。改变当前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