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强化技能在作业批改中的运用

浅谈教学强化技能在作业批改中的运用

ID:45951530

大小:6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教学强化技能在作业批改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教学强化技能在作业批改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教学强化技能在作业批改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教学强化技能在作业批改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教学强化技能在作业批改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学强化技能在作业批改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现象与思考笔者在教学过程管理中发现:多数教师在作业批改中只重视教师的批阅,即只重视学生信息的反馈、了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回复,即忽视了教师在学生纠错Z前的导向和强化。具体表现为:(1)、“全权代理”型,即教师批教师改,教师在批阅时就把学生作业中的不当之处给改正了,而口当即给出评价等级和分数,草草了事。(2)、“隔岸观火”型,即教师单方面批阅,耍求学生单方面修改。可由于教师批得不细致、不到位,对止确与错误指向不明,学生便一片茫然,不知“路在何方”,因而无从着手,或者乱改一通,甚至有的还会误导学生的思维,

2、把正确的部分反而改错了。(3)、“袖手旁观”型,即教师只批不改,也不要求和指导学生去修改,根本就不闻不问,错的永远都是错的。例1(一年级数学作业人李明做了80朵红花,又做了36朵白花,白花比红花少多少朵?某生解答为:80—36=54(朵)答:口花比红花少54朵。教师批为:“X”。该生又改为:80+36=116(朵)答:白花比红花少116朵。教师再批为:“X”。例2(五年级语文作业人用“弦”字组两个以上的词。某生作业为:弦(黄弦)(船弦)有的教师批为:"V'o有的教师批为:“X”。有的教师批为:在以上两例中

3、,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教师只用简单的符号,做出简单的批注,没有界定清楚是非,没有指明学牛修改的方向,对学生做出的反应强化不到位,学生根本就不知所措。例1屮,学生的思维和列式是正确的,但计算是错误的,教师笼统地批为“X”,学生就简单地认为减法不对就改为加法。例2屮,明明是两个答案,却只用一个符号來批注,这显然是指向不明;而且,一个符号根本就不能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所在。批为“V”,不能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错别字了;批为“x”,就否定了学生的成绩,显然是情理不容的;批为“A这就更模糊了,对在哪儿?错在哪儿?学生一无

4、所知,就只好置之不理了。这样的批改,不是有违作业练习的口的吗?难道这不是枉费心血,徒劳无功吗?又怎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呢?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二、认识与对策1、教师应加深对作业批改和强化技能的认识。作业批改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师生心心和映,平等合作的有效载休。要做好这项工作,并菲易事,它需要教师具有平等的心态和强烈的人本主义思想,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同时述需耍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反馈强化技能。作业批改町分为两个相互衔接,循

5、坏统一的主体行为过程:一是教师批阅学生的作业,从学生那里获取对所输出信息的反应,从而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动态调节和控制。这一过程学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反馈技能。二是学生根据教师批阅作业后所做出的评判和指向进行纠正、修订,从而真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的口的。这一过程小,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强化技能。作业批改这一工作流程可图示为:学生做—教师批—教师指导学生改……强化是教师通过齐种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的某一行为变化朝更好方向发展的行为方式。它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因素,是作业批阅后调动学生自觉能动性的一

6、种主要的行为方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系列的正确行为和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应研究和常握强化技能。2、教师应增强在作业批改中自觉运用强化技能的意识。对学生在作业屮的反应予以强化,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从而达到坚持对的,改正错的,形成正确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的目的。通过强化,变包办批改或只批不改为教师批,指导学生自己改,从而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休的作用。同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在初阅学生作业时,可暂不评定等级或分数,而是在指导学生改了之后,再次批阅,直至全部正确了,方做出较

7、高的评价。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心理,也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教师应在学生作业的正确、错误与不当之处,运用适当的符号,做出明确具体的强化,给学生指明修改和弥补的方向,引导小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做出正确的行为。这个方面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符号要丰富而不繁杂。即符号不要过于单调、贫乏,也不要过于杂乱、繁琐。如仅用“V”、“X”这两种单调的符号,就不能做出有效的强化。就可采用“V”、“X”、“?”、“•”、等明了简单的符号,分别来代表不同的指向。(2)、符号要明

8、确化。即教师不能使用像“”这样不明不白,是非不明的符号;同时,更要把自己使用的符号的意义给学生讲明,便于学生再次做出正确的反应。(3)、符号要组合使用,细化到位,才能达到最优化的强化效果。符号的意义和指向往往是单一的,学生的反应往往是多重的,所以往往需要对符号进行组合使用。如前面例2中的“(苓弦)”,学生对字义的理解和运用是正确的,但“鉴”的书写是错误的,这时,我们笼统地给学生打个“V”或“X”都是不恰当的。怎么办呢?此时,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