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

ID:45956971

大小:6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_第1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_第2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_第3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_第4页
浅谈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它相对于其它综合学科来说比较枯燥,趣味性差一些,特别是对于农村普通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数学更是一门繁杂难懂的学科,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也就没有信心学好数学。另外,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极少应用多媒体教学,授课条件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的黑板、粉笔上,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主要还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际之间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育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农村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更

2、加重要了。对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几点尝试。一、用热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绪。著名物理学家卢鹤级先生说过:“当老师的要先问问自己,你爱不爱你教的学科?若不爱,讲起课来,连你自己都会觉得淡而无味,何以吸引学生?”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情感的学生,而不是任人操纵的机器,所以,要想改变他们的头脑,最好的办法是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用饱含真情的语言去传授知识,把自己对数学的热情表现出来,让学主感受到他们的老师是一个多么喜欢数学的人,慢慢地,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引起心理的共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儿何推理题时,往往觉得儿何比代数难学,明明口头上能够说

3、出推理的思路,但就是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因此就出现了厌烦的心理。对此,我笑着对学生说:“老师的感觉可能跟你们不一样,我个人特喜欢几何,我认为几何更好学,它不比代数有繁杂的计算,只要一个符号算错了整道题就错,相比之下,几何题有更多的灵活性,一道题往往不只一条路可走,只要你们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探究,等你做出来了,你一定会有种'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有的学生表示,当一道题解出来了确实感觉很好,但这个过程太辛苦了,也就没兴趣了。于是我接着说:“我想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螃蟹吗?是不是觉得螃蟹两只大钳子里的肉最好吃?那么,你会因为吃的过程比较费力而放弃了那么诱人的

4、美味吗?再说,做证明题的时候,同学们不防把自己当成福尔摩斯,看看谁会是破案的高手。”同学们都笑了,我相信在笑声中大部分同学已经消除了对几何的厌烦了。二、用强调的语言描述概念屮的关键词。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思维的细胞,是进行数学判断的依据,是进行推理的基础,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确切的含义,不能随意删减或增加,也不能任意调换,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因此,在介绍数学概念时应认真推敲,把握好描述的语气和语调,以确保学生能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例如讲“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应准确地告诉学生,“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最关键的词语是“长度”,所

5、以应该用有力的语气重读这个词,起到强调的作用。又比如“因式分解”,应讲清楚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其中的“积”字也应强调。三、用通俗的语言帮助学牛理解知识。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有时候单纯用数学语言给学生讲得再多也没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而如果能用通俗的语言,举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例子、编出简单扼要的口诀或制作简单的数学模型等,学生就不会感到陌生,也能更好地理解。比如“命题”的概念是“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学生刚接触时还不理解怎样的句子可以称为命题,于是我问同学们:“猪有几条腿?”学生们被老师这个莫名其妙冒出来的问题搞得一头雾水,但好多学生还是边笑边回

6、答说“猪有四条腿”。我接着说:“对了。现在请同学们想想,刚才咱们一问一答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老师的问题是一句疑问句,有没有对'猪有几条腿'做岀判断?”学生一齐回答说没有,“而你们的回答就明显判断出'猪有四条腿,,所以,刚才老师的问句不是命题,而你们的回答就是一个命题。”学生这才点点头。又比如在学了“不等式组的解集”之后,我给学生介绍了四句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空集”,学生通过理解后背诵起来,做起题目就轻松多了。四、用幽默的语言纠正学生的错误。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

7、运用幽默的语言,定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也能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了“对顶角和等”这个性质之后,练习中总碰到这样的题目:“已知图中Zl=50°,求它的对顶角Z2的度数”。许多学生都这样写:Zl=Z2=50°o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我跟学生说:“老师昨天见到咱们班李明的爸爸了,他长得太像李明了”,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李明站起来说:“老师,是我长得像爸爸才对,因为是先有爸爸,然后才有我啊。”我说:“这就对了。那这道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Z2=Z1=5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