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

略論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

ID:45975141

大小:8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9

略論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_第1页
略論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_第2页
略論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_第3页
略論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_第4页
略論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論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論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摘要]先秦文學具有強烈的教育功能意識,在政治、道德、情感和審美等方面體現出濃鬱的教育功能;先秦文學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學校教育、傢庭教育、社會教育等途徑來實現;先秦文學與政治、社會、文化的關系至為密切,其對政治道德等功利性價值取向的側重、在文學接受過程中對人文精神與創新力的註重等特點,對後世文學教育教學產生瞭深遠影響,當代文學教育教學可引之為鑒[關鍵詞]先秦文學;教育功能;功利性;審美性;文學教育[作者簡介]侯艷,賀州學院中文系講師,教育學碩士,廣西賀州542800[中圖分類號]1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2728(2008)05・0174

2、-04先秦文學指中國從遠古到秦始皇統一全國之前的文學,它是中國文學的源頭。中國文學的各種體裁在此時期幾乎都已孕育。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文辭;詩歌可以追溯到《詩經》《楚辭》;小說可以追溯到神話傳說、《左傳》等歷史散文;辭賦可以追溯到《楚辭》。作為中國文學源頭的先秦文學,不僅具有強烈的教育功能意識,並在政治、道德、情感和審美等方面體現出濃鬱的教育功能。對先秦文學教育功能的研究與分析,可為當代文學教育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先秦文學教育功能意識的凸現先秦文人與先秦文學作品普遍具有強烈的文學教育功能意識孔子是先秦第一位對文學教育功能作出重要論述的教育理論與實踐傢,他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

3、,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陽貨》)孔子把詩的教育作用歸為興、觀、群、怨、事父、事君、多識七個方面,涉及文學的政治、審美、認識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奠定瞭儒傢文學功利性教育功能價值論的基礎。與儒傢相對,道傢對文學的功利性教育功能采取否定態度,老子認為“五色”、“五音,,等聲色之美對人無益。莊子認為“五色”、“五聲”、“五臭”「五味”「五趣使人咲性”,毗五者,皆生之害也”(《莊子•天地》),從而提出瞭咱適其適”說與“滅文章,散五采”之說,在批判文學功利性教育功能的同時,開啟瞭後世文學審美教育功能價值論的先河。可見,盡管儒道文人對文學

4、教育所強調的功能價值側重點不同,但他們都不否認文學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在先秦文學作品中,《詩經》中的一些詩歌提到嵋刺T大諫”、“以為其心”等創作動機,已包含瞭文學教育功能價值論的思想萌芽。《國語•楚語上》記載春秋時楚國賢大夫申叔時談教育太子的方法和內容「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以戒勸其心;教之世,而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昏焉,以休懼其動;教之詩。而為之導廣顯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禮,使知上下之則;教之樂,以疏其穢而鎮其浮;教之令,使訪物官;教之語,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務用明德於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廢興者而戒懼焉;教之訓典,使知族類,行比義焉。”這更是將歷史、禮樂、政治等教育功能與文學

5、教育功能融為一體,具有強烈的文學教育功能意識二、先秦文學教育功能的體現先秦文學教育功能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政治教育功能先秦文學的政治教育功能,指文學要為現實政治服務。首先表現為文學擔當著與史書一樣的重任,要反映社會現實,要褒善貶惡,要有益於教化。《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我國最早的富於現實主義精神的詩歌,表現出對現實的強烈關註,充滿憂患意識和幹預政治的熱情。宋•李綱《湖海集序》這樣評價《詩經》「詩以風刺為主,故曰: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小弁》之怨,所以篤親親之思,《鴨口》之貽,所以明君臣之義;《谷風》之刺,所

6、以隆夫婦朋友之情,使遭變遇閔而泊然無心於其間,則父子、君臣、朋友、夫婦之道或幾乎息矣。”鮮明地概括瞭《詩經》批評不良時政和過失,教育感化百姓的政治教育功能。《春秋》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體斷代簡史,其中鮮明地體現瞭孔子維護周禮,明王道,重人事,褒善貶惡的思想,所以孟子稱“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孟子•滕文公下》);司馬遷也說:“《春秋》之義行,則天下亂臣賊子懼焉”(《史記•孔子世傢》),都強調《春秋》的政治教育功能價值。《莊子》散文是先秦說理散文中最具文學價值的作品,在豐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中,在詭譎的藝術形象和瑰麗的藝術境界中,也反映瞭他對現實社會的認識,充滿瞭社會政治

7、批判精神,洋溢著濃鬱的政治教育色彩。屈原的《離騷》,是《楚辭》的代表性作品。《離騷》就是屈原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具有強烈的針貶時政的政治教育功能先秦文學的政治教育功能其次表現為文學必須經世致用「學而優則仕”,通過文學教育進入仕途。《尚書•堯典》要求以樂(詩)“教胄子”,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叫《論語•陽貨》广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以四方,不能專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