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针对结尾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考前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针对结尾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ID:45992252

大小:6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考前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针对结尾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思路_第1页
考前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针对结尾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思路_第2页
考前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针对结尾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思路_第3页
考前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针对结尾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思路_第4页
考前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针对结尾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前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针对结尾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现代文阅读中针对结尾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思路优秀文章,肯定有不俗的收尾。在近两年的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中,各省市的试卷都十分重视对结尾的考查,2005年、2006年高考分别冇8份、9份试卷直接考了文章的结尾,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因此,我们在进行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时,也必须通过对高考试卷的设题方式及答案的川纳,理清此类问题的答题思路。好结尾曰“风尾”,意思就是要漂亮,要有味。归结起来,好结尾的特点一般是:①含蓄,有余味,言有尽而意无穷;②直抒胸臆,升华主题;好结尾的写法往往冇:①呼应全文;②篇末点题;③总括全文;④使用修辞(比喻、反复等);结尾一般采用的抒情方式:肓接抒情;间接抒情(如托

2、物言志、借事抒悄、借景抒悄、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我们对这两年的高考试卷有关结尾的试题进行一个全面整理,归纳出以下八个类型,并对应对的答题思路加以分析,供人家参考。1、总括全文,直抒胸臆2005全国一卷——冰心《一日的春光》17题:(1)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対“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2)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什么?答案:(1)①“一日的春光”烂漫、骄奢、光艳,使作者感受到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②这“一日的春光”,酬报了作者九十日的苦苦期待,作者也不再怨恨春天。(2)春天来得太晚,让作者等待得太痛苦。乂如2006江四卷——周涛《秋光

3、里的黄金树》19题: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题的?答案:由秋天的表悄,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町,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思路点拨:要站在全文的角度來思考,來全血理解作者的主旨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2、总括全文,辨证思考如2005重庆卷——韩少功《阳台上的遗憾》21题: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I口式宅院和高楼人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丿力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答案:⑴无论是传统IH式宅院,述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有它们的长

4、处和短处。⑵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不少遗憾。又如2006年重庆卷——阎连科《说村落》19题:文章屮说:“在是当今社会中村落的悲哀,而对于村落以外的人,是什么也谈不上的,或幸或悲。”这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态度?答案:作者的情感态度:①对当今村落的处境表示同情与遗憾;对“村落以外的人”的态度感到迷惑与无奈。②唤起人们对村落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思路点拨:要有辨证的态度、时代的眼光、深刻的反思。结尾含义深刻的语旬,必然是对全文的观点的总结或升华,因此要结合全文的观点,來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3、比拟作结,理解内涵2005天津卷——高树瑜《看树》20题:你怎样理解“我总渴望像树

5、一样活看,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答案:人无论境遇如何,都要从容面対,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思路点拨:①明确位置(结尾句)及作用,②明确修辞手法(比喻)③明确喻体(树)的内涵④理解本句的含义。表述要求: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全文(尤其是关键段),用自己的语言表述。4、对比作结,突出主旨如2005广冻卷——肖铁《壶口的黄河》20题:文章结尾强调“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旬话冇什么含义?答案:(1)“该有人为黄河作传”,是因为黄河休现了小国的历史与屮国人的精神。⑵“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那样

6、由欧洲人来作传。⑶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所以是“中国人的白传”。又如2006辽宁卷——丰子恺《杨柳》19题:“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解释。答案:“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勃、和谐、亲切的精神。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O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思路点拨:①这两个例子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手法的日的就是为了构成反衬,突出主要对象;②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尤其是对作者强调的关键词、重点词的理解。③尽量写丰富些,分点作答,但必须是不同角度的。5、间接

7、抒情,耐人寻味如2005北京卷一一史铁生《合欢树》21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了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答案:⑴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是独特的。⑵写法的特点是: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⑶效果是: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乂如2006四川卷——冯杰《乡村的瓦》17题:文章最后写了“我”与“瓦”对话的情景,这样写冇什么好处?答案: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点明主题,表达“我”灵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