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效果观察

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效果观察

ID:45996612

大小:7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效果观察_第1页
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效果观察_第2页
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效果观察_第3页
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效果观察_第4页
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效果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莫西沙星在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治疗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4例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与对照组23例;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0.4g/d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4g/d治疗,并辅助其他相同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痰菌阴转率、药物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病灶吸收与痰菌早期阴转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干酪肺炎型肺结核有效且安全。[关键词]莫西沙星;干酪肺炎型肺结核;左氧氟沙星;临床疗效[中图分类

2、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3)12(b)-0058-02干酪肺炎型肺结核属重症结核病范围,患者临床症状重,病情进展迅速,长期高热不退,消耗症状严重,成为结核病治疗中的难点。本科自2009年8月以來仔细观察莫西沙星对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并.且与左氧氟沙星进行临床对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8月〜2012年1月确诊为干酪肺炎型肺结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标准:①止规抗结核治疗1个月以上;②初治菌阳性患者;③病情进展,空洞变大;④未

3、长期用过氟唾诺酮药物治疗;⑤18岁〈年龄〈60岁,非孕妇,无严重心、肾、肝功能不齐全,无精神病、糖尿病、硅沉着病等并发症。1.2临床用药方案将44例符合纳入标准且按以上标准诊断为干酪肺炎性肺结核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患者给予3HRZKmM/3HREM/6HRZ方案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给予3HRZKmV/3HREV/6IIRZ方案治疗,观察12个月。其中II为异烟脐,0.3g/d;R为利福平,0.45-0.6g/d;Z为毗嗪酰胺,1.5g/d;Km为阿米卡星,0.4g/d;E为乙胺丁醇,0.75g/d

4、;治疗组中的M为莫西沙星,0.4g/d,1次/d,口服;对照组的V为左氧氟沙星0.4g/d,1次/d,口服。1.3观察项目①临床结核中毒症状缓解时间(主要监测体温变化);②痰结核菌检查:痰涂片采用集菌涂片法,结核菌培养用BACTECMGIT960全自动快速分枝杆菌培养系统[1],培养阳性加做药物敏感试验,在治疗后2、3、6、9、12个月末时常规检查痰及可能条件下的痰培养;③X线检查:每月拍X线胸片1次,3个月复查CT;④实验室检查:每半月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各1次,必要时随时检查;⑤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

5、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1982年全国结核病工作会议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显著吸收:病变吸收>2/3;吸收:病变吸收>1/3;无变化:病变吸收1/30痰菌早期阴转率指治疗中的强化期阶段即前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1.5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病灶变化情况的比较44例患者按规定疗程完成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6、4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轻度转氨酶升高的肝损害,光敏反应及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为头痛及失眠),经过积极的对症处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析均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3讨论结核病目前在我国仍属高发传染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2-3]o干酪肺炎型肺结核属重症肺结核中的一类,俗称“奔马席”,病情进展迅速,有时短期内出现大面积病变,影响肺功能,患者结核中毒症状重,长期发热不退,消耗症状明显,易出现多浆膜腔积液等合并症,受累肺叶数量多,以干酪性病变为主,影响抗结核药的抗菌效

7、果,由于其病情进展迅速,极易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治疗失去信心,老年患者则易放弃治疗,造成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影响恶劣。在常规一线抗结核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嚨诺酮类药物可以起到早期控制病情、促进病变恢复的作用[4]o莫西沙星对细胞内、外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和鸟-胞复合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杀、抑作用[5]。対H37RV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左氧氟沙星为0.5Ug/ml,莫西沙星为0.25Mg/ml,司帕沙星为0.25ug/ml,到目前为止,司帕沙星及莫西沙星是氟唾诺酮类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最

8、强的药物,而由于司帕沙星有严重的光敏反应,在临床上无法应用,故莫西沙星成为日前无可取代的最强的氟嗥诺酮类抗结核药物[6],其作用机制:氟唾诺酮类药物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DNA)旋转酶(拓扑异构酶II),阻止DNA的复制、转录而杀菌。近年来左氧氟沙星作为广谱抗生素及抗结核药在临床广泛应用,结核分枝杆菌对其耐药程度越來越高,从而在治疗开始应用时,患者已经对左氧氟沙星产生耐药,待药敏实验结果回报后,再改用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