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人文素养于物理教学之中绿色课堂探析

融人文素养于物理教学之中绿色课堂探析

ID:45998377

大小:7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0

融人文素养于物理教学之中绿色课堂探析_第1页
融人文素养于物理教学之中绿色课堂探析_第2页
融人文素养于物理教学之中绿色课堂探析_第3页
融人文素养于物理教学之中绿色课堂探析_第4页
融人文素养于物理教学之中绿色课堂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融人文素养于物理教学之中绿色课堂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融人文素养于物理教学之中绿色课堂探析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的“绿色教育观”认为: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的绿色教育。他还说:“以人为本”,既要崇尚科学,更要弘扬人文;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本着这一理念,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着眼于物理课堂教学,对“融人文素养于物理教学之中的绿色课堂”进行了实践研究。什么是绿?杨院士的观点是:以文化开化人的大脑,升华人性,激活灵性,这就是“绿”。我们对绿色课堂的理解是: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创设人文情景,融科学、人文与一体,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原动力,

2、减少或避免课堂教学中的负面影响。我的绿色课堂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从物理学史的穿越中提炼思维,从诗词作品的吟诵中激活灵性,从哲学文化的熏陶中提升智慧,从道德精神的激励中升华情感,从物理美育的挖掘中张扬个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1从物理学史的穿越中提炼思维物理学史就是一部生动的科学家奋斗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从中可以折射出史学文化的精妙。因为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体现着认识

3、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的因素。案例1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我在课前精心导演了一幕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史为线索的穿越剧,在课堂上让五位学生表演。其中的一位学生扮演当代的中学生,通过时光隧道,分别穿越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16世纪的意大利、17世纪的法国和英国,分别聆听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由四位学生扮演)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精彩描述。投影仪打出一位中国学生穿越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雅典柏拉图学园的背景。学生:尊敬的亚里士多德先生,我知道你是一位集哲学家、教育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于一体的名师,你

4、的著作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博物学等,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你的讲课被认为是古希腊思想的百科全书。我从遥远的中国来到这里,向你请教。亚里士多德:不敢当,欢迎中国的贵宾!我们先来做个实验:用手推车,车就前进,停止用力,车就停止。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学生:用手推车,车受到了力的作用就前进,停止用力,车不受力的作用就停止,说明物体的运动是受到力作用的结果。亚里士多德:了不起,中国人真是太聪明了,这就是我最新的发现: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哈哈哈!(退出表演)投影仪播出亚里士多德的该观点在科学界统治了长达近两千年。学生:不对呀,我

5、在初中物理学过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是被伽利略否定的呀!我得拜访伽利略去。投影仪打出这位中国学生穿越到16世纪意大利的比萨大学教学楼的背景。学生:尊敬的伽利略先生,我知道你是一位集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于一体的大师,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听说你对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持不同的看法?伽利略:是的。我们先来做这样的实验:同一小车从同样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表面材料不同(毛巾、棉布、木板)的水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在不同的地方,如图1所示。你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吗?学生:让同一小车从同样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使小车获得相同的速度。

6、而毛巾表面最粗糙,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最大,运动得最近;棉布次之,木板表面比较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最小,运动得就最远。伽利略:如果小车运动的水平面非常光滑,请你猜想一下,小车将怎样运动?学生: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可能永远运动下去。伽利略:中国的学生就是聪明,我也是这么思考的。现在你能找到我否定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道理了吗?学生:找到了。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阻力越大,小车越容易停下来,这就否定了“无力则停”的观点;当水平面摩擦力越小,小车停下来要走的路程就越长,小车不受阻力时将永远运动下去,也就否定了“有力则动”的观点。很显然,“力是维

7、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是错误的。伽利略:讲得好。请你再看我新设计的一个实验,如图2所示。这是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斜面做得非常光滑,你想想看,小球的运动有何特点?学生: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伽利略:现在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此时小球的运动有何特点?学生:小球在该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当倾角为零,即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小球因为永远也到不了原来的高度,所以沿水平面将永远的运动下去。伽利略: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有力才运动,无力就停止;而刚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