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探究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探究

ID:46004699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探究_第1页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探究_第2页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探究_第3页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探究_第4页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駄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探究【摘要】目的研究西駄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S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01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西駄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对照组单用西駄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4、6、8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SCL.90、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到8周末,研究组收到完整资料50例,无1例脱落。

2、对照组收到完整资料50例,脱落1例,在治疗4周后因感觉疗效差而自动退出。1.2方法1.2.1治疗所有入组患者均经7d的药物清洗期。西駄普兰起始剂量10mg/d,最大剂量20~40mg/d;利培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m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309)起始剂量1mg/d,最大剂量W4mg/do研究组西駄普兰平均剂量(26.8±9.5)mg/d,利培酮平均剂量(2.8土0.9)mg/d;对照组西駄普兰平均剂量(27.2±9.7)mg/do两组均在1周内加到治疗剂量。疗程均为8周。1.2.2疗效

3、评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进行SCL.90、HAMD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疗效评定:SCL.90躯体化因子和HAMD减分率275%为痊愈,三50%~〈75%为显著进步,$25%〜〈50%为进步,〈25%为无效。采用盲式评分,评分者为具有5年以上精神科临床经验的医师,评分者进行一致性培训,使用量表的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92〜0.95o实验室检查:入组前、治疗后进行血、尿常规,血糖肝功能,脑电图,心电图等检查。1.2.3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分析应用社

4、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0版本)完成;所有量表评分均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进行t检验;不良反应根据出现例数,应用精确概率法,进行x2检验。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SCL.90、HAMD评分的比较(见表1)。表1显示,两组治疗后的SCL.90、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两组疗效的比较研究组的痊愈率为25.0%,对照组为7.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P<0.01)研究组有效率为82.0%,高于对照组的54.0%,

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P<0.01)o1.3两组不同时间的SCL.90躯体化因子和HAMD评分比较(表2)。1.4药物不良反应比较(表3)不良反应困倦(26.7%),恶心(23.3%),口干(16.7%);对照组的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恶心(26.9%),头昏(23.1%),口干(19.2%)o随疗程进展及适当的对症处理,此类不良反应逐渐缓解,无因不良反应而退出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检查也未见异常。3讨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常因各种躯体症状而反复就诊,由于具有“认为有病”的先占

6、观念,往往进行大量的临床检查,服多种药物,甚至辗转求治,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并与多样化的躯体症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治疗的难度增大。有研究表明西駄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有效[5],西駄普兰是一种选择性的5.HT回吸收抑制剂,通过选择抑制5.HT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HT的浓度,从而达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目的。有人发现[6]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血清中5.HT能单胺降低与患者有无并发抑郁症无关,那些没有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体内同样发现了这种变化。提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血清中5.HT的下降与抑郁症患者的5.HT

7、的下降存在不同的特点,也提示SSRIS药物对此类患者的疗效较差。本研究提示,西駄普兰合并利培酮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并且起效也快于单一用药。提示这样的联合对于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可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利培酮对5.HT2受体具有高度的亲和力,而5.HT2受体阻断具有缓解抑郁、减轻焦虑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利培酮与西駄普兰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本研究中西駄普兰和利培酮的联用未发现有增加不良反应的现象。利培酮的主要代谢酶是P450酶系统的CYP2A6,西駄普兰对该酶的影响轻微,两药的相互作用较小,从而达

8、到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起到增加疗效的作用。但其维持治疗尚有待进一步探索。参考文献1徐俊冕•躯体化与躯体形式障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59.360.2陈静,陆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上海精神医学,2004,16(5):301.303.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08.113.4张作记•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