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探究方法探析

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探究方法探析

ID:46005088

大小:7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0

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探究方法探析_第1页
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探究方法探析_第2页
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探究方法探析_第3页
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探究方法探析_第4页
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探究方法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探究方法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探究方法探析绪论网络的成熟对新闻的呈现方式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冲击不只展现在速度与新闻量上,尤其是博客的出现带动平民参与网络的兴起,在这个趋势下,我们看到了新闻事业更大的发展空间,看到了一个受众更加被重视的未来,而这也凸显了对网络新闻受众的研究需求。;媒介受众研究是传播领域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受众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产生极为不同的研究风貌。;美国的传播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军队对宣传技巧的需求,与战后商业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背景之下,发展出以行为科学为基础

2、5380;用大量统计资料来解读受众行为的受众研究传统。;而欧洲丰饶的人文社会思想,则孕育出以符号学、;结构主义、;符号互动理论、;文化研究与社会语言学等为基础的全观式研究传统(翁秀琪,1996,1-6)。;由此可见:环境、;历史与文化等因素,将受众研究这一个课题引领向不同的发展领域。;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受众比传统媒体的受众更为模糊,而且往往具有多重身份,本文以过往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网络特性,试图为网络新闻的受众研究提供一

3、个相对科学、;严谨的方法论。;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受众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设下一个讨论前提:“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受众将因网络媒介特性,产生与传统新闻读者不同的媒介使用方式与媒介效果。;“近年来诸多学者的研究以及实证观察,都证明了网络的媒介特性让使用者在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展现了与传统媒体大相径庭的行为,诸如网络匿名性、;信息对称性、;互动性、;可复制性与实时性等,都在传媒研究与受众研究方面,引发出很多新议题。;而由网络特性所引发的研究

4、风潮并不止于传播学领域本身,网络的虚拟社群概念、;网络沉迷、;真实与虚拟社会结构认知&S65380;个人角色行为等,诸多由网络媒介所引发的延伸效果,也在社会学&W65380;心理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产生许多新的研究方向。;网络媒体在传播领域所产生的影响,正体现了麦克鲁汉于上世纪60年代起所提出的一连串以“媒介形式及技术决定传播过程与效果”的中心思想与“地球村”、;“媒体即信息”等延伸概念,在今日保罗•李文森(2000)更进一步在今日的网络世界中演绎其思想,将麦

5、克鲁汉当年的主要概念,放在今日的网络环境中来讨论&W65377;本研究所持也是相似观点,但重心不在于网络研究要讨论哪些议题或是针对某一议题的探究。;本研究的重心,在于"研究方法”本身在网络情境下,网络的受众研究该如何进行,如何与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接轨,而网络科技又有哪些方式来增进研究的品质&W65377;因而形成如下几个子题: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受众特性与网络研究的关系。;讨论网络受众的特性,所造成在传统研究方法以及传统受众研究上的改变。;目的在于理清网络受众和传统受众

6、在研究对象本质上的差异,以及进行研究时所要考虑的要素。;网络新闻受众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探讨。;由研究方法论上的逻辑思考,讨论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变量众多的情境下进行归因或推论。;也同时对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在网络研究上的立论争议及信度效度问题作探讨,为网络研究方法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提供基础。;下文将就这两点分节讨论之。;网络新闻受众研究议题分析一是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受众特性与网络研究的关系:去边界性所造成的研究对象模糊性。;去边界的性质,在网络

7、上同时指涉两个层面,即“新闻受众的时空特性”与"网络信息的形态”。;在新闻受众时空特性上,研究目标无法再以传统的地理疆域界定,时间也因全球性时差的关系无法统一。;传统社会调查中抽样母体的取得,因为缺乏完整的母体定义,遭受到极大的困难,而来自世界各地的、;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网络社区成员增加了调查对象的歧异性,研究对象的同构型假设必须降低,甚至必须做更进一层的检定,来理清研究对象与研究议题间关联性的强度。;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形态”的去边界,是关于网络信息被新

8、闻受众认为是哪一种形态信息的模糊性&W65377;以往,报纸、;杂志就是文字,广播就是声音,电视则是影音。;研究者可以很清楚地界定信息研究与新闻受众之间的关系。;而今网络上的多媒体性质,使研究者很难界定其信息形式,换句话说,更难为单一信息与新闻受众效果作归因。;这样的双重模糊性,使研究者在研究时必须更明确地思考研究议题与研究对象间的关系。;媒介使用中的科技涉入性&W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