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

ID:46070717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0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_第1页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_第2页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_第3页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_第4页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摘要:冇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关键词:初屮地理;高效课堂;探析屮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21-011.精心设计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停留在课前某些活动的刺激上,头脑里还有兴奋的余波,这时教师应迅速组织好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

2、屮到课堂上来。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做好了铺垫。因此,恰如其分地导入是营造地理教学情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讲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一节关于我国的降水和干湿地区时,我首先提出一道问题让大家思考:〃7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刘艳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了带雨衣。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刘艳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刘艳爸爸妈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学生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激发了求知的欲望,于是带

3、着问题先看书,再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爸爸是必要的,妈妈是多余的。为什么呢?教师带领学生边看图边讲解我国降水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规律等。学生终于明白:吐鲁番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区,7月份的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极少下雨,所以没必要带雨具;广州处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又位于我国的南方,雨季来得早,退得晚,4月-10月份都处于雨季,所以有必要带雨具。通过问题式的情境创设,学生引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同时对地理学科产生好感,做到愿学、爱学、乐学。2•联系生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是

4、牛活世界的有机构成。因此,地理教学在以学科科学的逻辑顺序开展的同时,还需要以生活为主线,伟I绕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实际情况及学生所关注的各种问题组织教学。教学设计要做到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疑问在学习知识中获得解决,再带着疑问回到生活中去升华知识。比如,在〃备教材〃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联系当地实际,调整教材,或给教材内容增加〃营养〃。比如,讲到七年级上册《人类的居住地一聚落》一课时,我提出了〃为什么在我们的家乡南宫这片土地上会形成冀南名城一南宫市呢?〃谈到大家熟悉的家乡,同学们顿时兴趣大增,课堂气

5、氛变得非常活跃。他们纷纷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有的说南宫地处平原、土壤肥沃,有的说南宫水源充足、历史上就是繁华商贾之地等等。通过讨论,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摒弃了传统的〃你讲我听、死记硬背〃的做法,达到了提升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的效果。3•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效果3.1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地理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堂刚开始,教师就要运用精彩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导入的方法,如:在学习屮国地形时,可指明朗诵歌颂祖国大好河

6、山的诗词;在学习屮国的气候时,我向学生展示冬季去海南岛和哈尔滨的旅游照片。学生很快被吸引,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开展。3.2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寻求问题结论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在设计问题情境时,我主要考虑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解决问题,使莫感受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3.3创设

7、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多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4•巧布疑阵,激起兴趣高潮古人云:〃学贵冇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是仅靠表象的刺激就可以的,而在于不断给自己提出疑问,并在疑问中深思。因此,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下去的欲望。例如,在讲地球偏向力时,提问:〃黄河两岸是不是对称

8、的?如果不对称,那么哪边陡哪边缓呢?〃讲授〃洋流〃时,提问:〃郑和七下西洋,从印度半岛至非洲东海岸,为什么每次都冬季出发夏季返航呢?〃讲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问:〃为什么骆驼刺根系发达,但地上部分却特别矮小?〃讲〃大陆漂移说〃时,题问:〃煤层只在气候温暖的地方才能形成,为什么在气温极低的南极大陆却发现了巨大煤层?而在炎热的非洲大陆赤道处却留着古代冰川的遗迹?〃如此一问,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