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坝文化彩陶研究

四坝文化彩陶研究

ID:46080167

大小:5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0

四坝文化彩陶研究_第1页
四坝文化彩陶研究_第2页
四坝文化彩陶研究_第3页
四坝文化彩陶研究_第4页
四坝文化彩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坝文化彩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四坝文化彩陶研究[摘要]四坝文化是屮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廿肃省山丹县四坝滩而得名。四坝文化彩陶经由马厂晚期“过渡类型”发展而来,并与齐家文化以及新疆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有过密切的接触与交流。四坝文化彩陶对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彩陶的发展演变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四坝文化;彩陶;天山北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一、四坝文化彩陶的发现与研究四坝文化的遗址首先发现于1948年的甘肃山丹四坝滩,1956年安志敏撰文首次提出“四坝文化”的命名。现阶段经过系统发掘的遗址有民乐东灰山、酒泉干骨崖、玉门火烧沟等遗址,此外经过考古调查发现有四坝

2、文化遗物的遗址有人冬湾、沙锅梁、鹰窝树、六洋坝、西灰山、东岭岗等遗址。依据《民乐东灰山考古一四坝文化墓地的揭示与研究》发掘报告,东灰山遗址分为四期。第一期时仍有少量马厂晚期因素,表现在Z字形纹以及八卦纹彩陶盆上。第二期时彩陶数量增多并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比如手形纹,这与新疆天山北路的手形纹相似,应是相互交流影响的结果。第三期时出现了多种彩陶母题出现在一个器物上的构图方式,如(M23:2)就出现了棋盘格纹、对顶三角纹、S形纹、三角纹、变体蜥蜴纹同时出现在了一件腹耳壶上。干骨崖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依据李水城对干骨崖墓地的分期,第一、二期时垂线纹开始表现得很潦草,重垂线纹变得

3、粗重,下摆位置出现倒刺,口沿处的菱格纹也显得不是很规整。附耳壶腹部也出现潦草的菱格纹,口沿处的菱格纹有的简化为直线。第三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比如彩陶尊的出现,此尊形器两侧绘粗细相间的竖条带纹,中间用横条隔出两个长方形空间,上面一空间绘上下叠置的两列六组“X”字纹;下面一空间绘上下叠置的三列九组"8”字纹。第四期的彩陶双耳罐、单耳罐口沿处开始用倒锯齿纹的装饰手法,这在其他遗址是没有的,可能为地区性差异。该期出现了人物舞蹈纹,多绘制在单耳罐、双耳罐、附耳壶的腹部,并且多是成组出现的。该遗址的彩陶纹饰普遍较为浓重,较其他地区显得潦草,这可能与干骨崖遗址作为四坝文化晚期阶段的代

4、表彩陶开始衰落有关。火烧沟遗址位于甘肃省玉门市。火烧沟遗址与东灰山遗址年代大体相当,彩陶母题也大体一致,表现在两者口沿处多以z字形、菱格纹为主,腹部有回形纹、网格纹,腹中部有重垂线纹和菱格纹。但也有地方性差异,东灰山遗址有较多的彩陶盆而火烧沟遗址却较少;火烧沟遗址的双大耳罐却不见于东灰山遗址。大冬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玉门市。该遗址采集有数片动物纹样的彩陶片以及网格纹等儿何形纹样的彩陶片。该遗址的这些动物形纹饰少见于其他遗址。沙锅梁遗址位于位于甘肃省玉门市。该遗址采集有三件彩陶。其中一件彩陶双耳盆,器口内绘竖线组成的几何纹,部分脱落不清,外表仅在口沿出残留少许横条带纹。其中一件

5、彩陶双大耳罐口沿处绘竖线分隔的密集网格纹,器表绘三角纹。另一件为筒形盖罐,器表绘横条带纹,其间饰以连续菱格纹。此外玉门市傅物馆收藏冇两件沙锅梁遗址的彩陶,其屮一间为彩陶双耳罐,腹部绘垂线纹,另一件为彩陶单耳罐腹部绘四组并列的四组Z字形折线纹。其双大耳罐的形制跟火烧沟遗址的同类器相似,其年代也应相当为四坝文化中期。鹰窝树墓地位于甘肃省瓜州市。该遗址一件彩陶双大耳罐口沿处及腹部底端饰粗横线纹,腹中部饰三列竖条带纹;另一件为彩陶双耳罐,口沿处饰菱格纹,腹部饰垂线纹。这两件彩陶与干骨崖遗址的彩陶风格相似,其年代也应相当接近四坝文化晚期。六洋坝遗址位于甘肃省高台县。从其采集的彩陶双

6、耳罐口沿处以菱格纹为主要母题,腹中部饰以网格纹,腹中部饰折线纹来看其形制和彩陶花纹皆与东灰山等遗址同类器相似,其年代也应相当,应为四坝文化早屮期阶段。但其采集的一件彩陶双耳小罐腹部装饰连续垂弧纹则不见于其他地区同时期的四坝文化彩陶。西灰山遗址位于甘肃省民乐县。该遗址临近东灰山遗址,其文化面貌也与东灰山极为接近,其年代也应相当。从其采集的彩陶片来看,西灰山四坝文化彩陶主要以网格纹、回形纹、折线纹等为主要母题。四坝滩遗址位于廿肃省山丹县。其彩陶的纹饰特征来看相当于火烧沟遗址的第二期。其彩陶纹饰主要绘制在双耳罐及腹耳壶上,口沿处有Z字形纹以及菱格纹装饰,其腹耳壶口沿处的菱格纹稍

7、显潦草与干骨崖早期阶段相似,其下限可能到四坝文化晚期。东岭岗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该遗址于1987年由北京大学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调查队发现,仅采集有四坝文化的2件彩陶片,其屮的一件上绘有较浓稠的黑彩网格纹,另•件绘冇黑彩折线纹、三角纹。二、彩陶纹饰的来龙去脉以及文化联系四坝文化口沿处装饰菱格纹的风格在“过渡类型”时期即以出现,但其菱格纹中间多填充以网格纹,而菱格纹在马厂类型中也有,只不过不是作为口沿处的装饰,在有的双耳罐的腹部也有菱格纹的装饰。可见此种纹饰是“过渡类型”借鉴的马厂类型的的因素后来装饰在口沿部位,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