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95例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95例疗效观察

ID:46096106

大小:5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95例疗效观察_第1页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95例疗效观察_第2页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95例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95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95例疗效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95例疗效观察笔者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9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95例患者均为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经颅脑CT检查确诊,男56例,女39例,年龄28〜79岁,病程7天〜3年。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死76例,肢体瘫痪左侧56例,右侧39例,中枢性面瘫21例,失语5例,语言不清10例,大小便失禁6例。治疗方法95例患者均在急性期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留有后遗症。用2〜6寸亳针针刺,皮肤常规消毒,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针刺以酸、胀、沉、麻,或微痛为有针感,留针30〜40分钟,留针

2、期间可行针2〜3次,❷刺间视患者感觉强弱使用不同的手法。临床可行透穴法,1次/d,12坎为1个疗程,每疗程后休息3〜5日,再进行第2个疗程。头针:取偏瘫对侧头部上下肢运动区、感觉区,有语言障碍者取言语二区。选用28号1.5寸毫针,针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节,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位刺入0.5-1.5寸,沿运动区自上而下隔1・5寸连续进针,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快速捻转2〜3分钟,只捻转不提插。体针:百会、肩井、肾俞、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可透阴陵泉,悬钟可

3、透三阴交、太冲;风池、肩鯛、极泉、合谷可透后溪、关元、风市、足三里、飞扬、三阴交。两组穴交替针刺,若伴有精神障碍,可配人中、神门,失语流涎配廉泉、哑门,口眼歪斜配阳白、下关、颊车,便秘加天枢、支沟,遗尿者配中极、太溪。针刺手法:弱者宜补法,强者宜泻法,或用平补平泻法。疗效判定标准①基木治愈:瘫痪肢体运动完全恢复,纶活自理,能参加一定的工作与力所能及的劳动。②显效:瘫痪肢体功能明显好转,一般生活自理,能自行走路,尚留某些功能障碍。③有效:各种症状体征均比治疗前有一定进步。④无效:经治疗各种症状、体征均未得到改善。结果基本治愈33例(26%),显

4、效35例(35%),有效25例(27%),2例因治疗3次中断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8%。典型病例患者,女,56岁,2003年3月6日因患脑梗死而住院急救治疗2周出院,稍有好转,但生活不能自理,要求针刺治疗。诊见患者右侧偏瘫,体虚消瘦,面色萎黄,舌质红,神志尚清,语言不利,脉沉数无力,大小便不能口理。经诊后,即技上方取穴针刺,头针取偏瘫对侧头部上下肢运动区、感觉区,体针取患侧上下肢相应穴位,针刺3次后,手和脚即可轻微活动,针刺6次,患者可下床拉电灯开关,针治疗4个疗程后痊愈,生活基木自理。讨论中医认为气血逆乱及“血苑于上”,是中风偏瘫发病的重要病

5、机,中风偏瘫的病位在脑,波及经脉、经筋,与诸多脏器有关。“头为诸阳之会”,脑与诸经脉关系密切,“气”属阳,“血”属阴。因此,针刺百会、风池、肩井、合谷、太冲诸穴有激发经络内经气的运行流动,增强循经感传气效果;取肩❷、中极、曲池、外关、环跳、风市、阳陵泉、飞扬、三阴交、悬钟对中风后遗症的偏瘫有疏通经脉,活血化瘀的作用。取肾俞、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以振奋中风后亏虚的阳气,帅血运行,加强诸经循环灌注,促进全身机能的恢复。辅以头针,直接刺激诸阳之会,醒脑开窍,活血化瘀,调动五脏六腑之精气,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二者共同配合,则起到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疏通诸

6、经脉气血的功能,共奏醒脑开窍,熄风安神,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舒筋利节,调和阴阳Z功,故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偏瘫有明显疗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