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浅谈

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浅谈

ID:46098559

大小:54.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浅谈_第1页
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浅谈_第2页
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浅谈_第3页
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浅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浅谈【摘要】当前语文教学存在耗时多、用力大而收获小的状况,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明显,木文分析了语文教学和学习的方法、技巧,提出了只要教学和学习方法得当,语文学习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观点。【关键词】语文学习方法技巧【屮图分类号1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095-3089(2014)02-0049-0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

2、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一个感觉就是存在耗时多、用力大而收获小的状况;常有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记得以前自己的语文成绩也不错,为什么到高中后突然感觉语文基础很差?为什么其他学科学起來得心应手,可语文学习却变得无所适从?语文到底该怎样学?怎样才能尽快提高语文成绩?许多同学带着这样的疑问艰苦摸索,收效甚微,从致苦恼重重,浩叹连连:学好语文真难呀!我认为只有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技巧,让他们掌握方法,主动学习,提高能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

3、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关键。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什么学法的指导,兴趣是学好功课的动力。因此,首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在教学中,可经常渗透些自学成才的名人事例,如李存葆仅初中毕业,但通过自L1的刻苦自学,写出了催人汨下的《高山下的花环》等一部部佳作;也可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多让学生带着题冃进行野外“采风”、现场“素描”,及时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确实把学牛带入情境,体察情境,使其冇所感

4、,动其情,写作兴趣不断增强。这样学语文的兴趣就自然而然地激发了起来。二、以“读”为本,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重头戏,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去感受,去联想,去认知,吸取文章的营养,久而久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真正达到不教的目的。如单元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根据耍求确定精读、略读内容,对于典范文章、精彩段落,须运用精读的方法,动笔圈点勾画,摘抄名言警句,体会词句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教给学生准确理解词义,分析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语文教学不超脱字、词、句

5、,因而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的意义,对于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显得至关重要。如在教学《药》一课时,教会学生抓住“人血馒头”这一线索,一步步地深入揭示“人血馒头”的象征意义,从而能全面的分析理解这篇课文。四、教会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方法。通过対语文教学的探索,不管教路,还是学路,必须在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意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至于文章的整体意识,语文改革家张伟曾讲到,“文章就是一个圆球,圆球都有一个球心,各个部分对球心保持向心力”。我们学习就要发掘这一“球心”,使文章宁词句段各部分都环拱于中心,保持其整体性。所以指导学生

6、阅读时,就要让学生循着作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结合文章中心来理解每一个问题,不能孤立地进行字、词、句、段的条块分割式阅读。五、教给学生质疑解难的方法。“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的这些话告诉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去领悟问题。如在教学《雷雨》中引导学生互相探讨,有位学生在学第一课时时就提出了“课文的内容与题目冇什么关系呢?”我将这个问题保留后,在学完雷南后让学生们进行了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推而广Z,运用到其它课文,也要让学生把握住学习的

7、重点,围绕目标提问,而不是纠缠在无价值的问题上,这样的方法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大有益处的。六、教给学生对文章的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赏析已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指导学生赏析文章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从作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考虑,要多读,多悟。如在教学诗词赏析时,先让学生结合作者背景反复朗读,在读中去感悟和闭H想象,然后把自己心中的再造意象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形成“读、悟、品”的读词学习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叶老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了。”

8、他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深刻的启示,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耍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其他的语文问题,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