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浅探

高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浅探

ID:46106273

大小:3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高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浅探_第1页
高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浅探_第2页
高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浅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浅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新课导入的方法浅探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会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热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捉高课堂教学效果。一、复习法这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利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1U知识的回忆复习,巧妙地转入新课的讲授。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对IH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和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比如选修一讲改革史,一般都是第一课讲改革的背景,第二、第三课是改革的内容和评价,在讲笫二、第三课吋就适合用复习法导入新课。二、释题法通过对新课课题

2、中出现的历史概念进行解释导入新课。这种方式适合于课题中含有学生生疏而又是新课重点的历史概念的新课。采用此法既能节省导入新课的时间,又能在新课开始便把教学冃的明确地告诉学生,便于学生口觉地靠近教学FI的,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思维,有利于教学FI标的实现。比如在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时,对以首先解释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要从计划到市场,怎样从计划到市场?三、情境法通过描绘新课小的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场景渲染气氛,或用有关的图片、诗歌、音乐、视频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或讲解山新课中的历史事件所形成的成语典故等方法带领学

3、牛深入历史情境,然后导入新课。这样做学牛精神振奋,思绪活跃,接受新知识快,而11易于实现从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化,有助于学生的情感实现山“感情”经“情感”向“意志”的升华,对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悄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人有裨益的。比如学习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时,在第2课中可以播放《中华人讲坛一一商鞅变法》中商鞅变法内容的片段或徙木立信的片段导入,第3课屮可以播放话剧《商鞅变法》屮秦惠文王决定处死商鞅的片段,或由学生来表演。四、迁移法从当前发牛的重人事件,或从学牛已有的知识和学牛身边熟悉的小事谈起,引导学牛进行迁移思考,由近及远

4、寻觅往昔导入新课。采用这种方式,上课伊始便能激起学住的学习兴趣,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得到新知识。而且丿IJ这种方式导入,符合古为今川的原则,便于对学牛进行思想教育。如在学习必修一第12课《甲午小冃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播放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一段视频或相关图片,捉出问题:钓鱼岛问题到底是怎么产牛的?它的由來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五、材料法通过引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导入新课。恰当地使用材料,既能给学牛留下深刻的印象乂能成为联系实际的范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比如在学习选修四的人物史时,可以引用一些人物评价的材料,然后发问:

5、这个人是谁?为什么要这样评价他?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成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然后导入新课。六、纪念日法屮外历史上都有很多的纪念U,用纪念U导入既便于学生记忆,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纪念日的理解。比如我在讲必修三第23课《美术的辉煌》时,正好是12月1日壯界艾滋病LI,于是就先问:人家知道今天是什么FI子吗?再问:关注艾滋病的国际性标志是什么?接着展示红丝带的图片,问:有同学知道它的由來吗?然后介绍其由來,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美术的感染力,由此导入新课。七、乡土法结合木地特点,把乡土材料引入新课,更加深学生对乡土历史的了解,也使得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缩

6、短了,从而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时设问:知道咱们平顶山乂叫什么吗?(应国)你知道它的由来吗?那什么是分封呢?由此导入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实际操作屮也可以多种方法并用,但是一定要注意以F儿点:一是方法要灵活,选材要恰当。课堂导入要因人因时因地而界,不拘一格,绝不可牛搬硬套。所选用的图片、诗文、典故、史料、视频要符合科学性原则,应能较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而不能牵强附会,甚至张冠李戴。二是吋间要得当,语言要粹练。从教学吋间的分配看,长则儿分,短则儿十秒,因此必须注意语言的精练简洁和材料的典型性,切不可长篇

7、累牍。三是要有趣味性、启发性。新课的导语设计还要讲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令学生耳目一•新,更能引起学牛:的兴趣,使学仝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导入语要侑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町以发展学牛的思维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