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阅读理解题解题策略和阅读习惯培养

浅议数学阅读理解题解题策略和阅读习惯培养

ID:46121412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议数学阅读理解题解题策略和阅读习惯培养_第1页
浅议数学阅读理解题解题策略和阅读习惯培养_第2页
浅议数学阅读理解题解题策略和阅读习惯培养_第3页
浅议数学阅读理解题解题策略和阅读习惯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数学阅读理解题解题策略和阅读习惯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数学阅读理解题解题策略和阅读习惯培养【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化的社会”以及中考数学阅读理解题成为热点的现象,引发我们关注数学阅读,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学生解答数学阅读题的技能.【关键词】数学阅读;习惯培养;解题技巧数学阅读理解题是近几年中考数学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纵观历届中考试卷,阅读理解题可以是阅读课的原文,也可以是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情境、后续教材的选用或实际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其中的内容、方法、思想,然后在把握本质、理解本质的基础上作出回答.广东省自2005年以来,中考数学阅读题一般考查学生:(1)阅读特殊范例素材推导出一般结论;(2

2、)从所给阅读材料中总结归纳出解题规律或方法;(3)从阅读新知识材料中产生迁移发展旧知识,从研究新问题中重新探究并有所应用.题型有:单独文字型、图文混合型、表格文字型、改错型(条件、问题、解题过程都已展示,但解题过程可能要改正).无论何种类型式,解题方法有:阅读一理解一分析一归纳一内比一应用.、初读从速,把握大意对大篇幅的文字型材料,采用从问题出发的方式,先看问题,估计是我们平常练习时的哪种类型,会涉及哪些知识,一般是如何解决的,在头脑中建立初步印象,再去阅读.而图文式的阅读题,特别是有关直线、抛物线、双曲线的函数图像,先看问题再结合图像能非常迅速地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阅

3、读文字部分能更快地打开思路.二、再读从细,简化信息以动带读,读思结合,厚题薄化.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在处理数学阅读理解题时必须勤思多想,因此在读时可借助动笔圈画各个关键数据,注意各数据的内在联系,标明单位特别是一些特殊条件(如附加公式),以表格式、数量关系式、图形等简明的方式列出各量的关系,提炼信息,读''薄”题目,同时还要能回到原题中去,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符号.三、归纳信息,内比建模通过阅读理解题从中获取相关信息,通过查找文中关键词、句,如行程、存款、工程、人员分配等建立数学模型,由“恰好……,等于……”字眼联想到建立方程;在市场

4、营销、生产决策以及社会有关统筹安排、最佳决策、最优化问题中,由“大于、超过、不足”等关键词语建立不等式;由"求哪种方案更经济”联想到运用分类讨论方法解决问题;由“求出……和……的函数关系式或求最大值(最小值)”联想到建立函数关系,航向类的建立三角函数、几何图形模式等,将题中的各种已知量用数学符号准确地反映出其内在联系.四、正确解答,回顾检查在建立好数学模型后,仍须做到:一是查一查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二是对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三是检查关系式.四是善于反思.提高数学阅读理解技能非一日可成,关键在日常教学中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对数学

5、教材的阅读做了以下工作:1.善于阅读章头插图和章后小结章头插图是初步认识和了解本章所要学习的知识;而认真阅读章后小结,则能形成一个归纳、总结、提升的过程.2.阅读概念准确理解数学概念的标准是能正确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并能达到互译,且能举出符合含义的例子,联系实际找出反例或实物.若能区分相近的概念,且能知道其适用范围,即表示弄清了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3•阅读定理、公式要分清定理、公式的条件和结论及其适用范围,要能正确掌握推导的思路和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能运用、通用、合用、变用和巧用公式.例如,梯形面积公式既可以理解为上、下底和的一半与高的积,又

6、可以理解为梯形中位线与高的积.4.阅读例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是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再尝试解答,而后与课本上的解答作对照,若自己错了,就要找出错误原因;如果正确,可查看自己的解答与课本有何相似之处及解法的优劣,相互比较相关联的例题,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知识,着力寻找、领悟解题规律,掌握规范的书写格式.【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尤可•广东2009中考必备[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9.[3]翁昌来•数学阅读教学研究与实践[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4]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

7、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