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

浅谈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

ID:46142487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_第1页
浅谈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_第2页
浅谈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乂是一学期结束,上了一学期的《诗词与人生》课,我感触颇深,在课堂里,通过老师详细讲解关于恋情闺怨、离情别恨、故国哀思、羁旅乡愁、绘景咏物、怀占感世的占诗词,我觉得门己在这些占诗词中能陶冶性情,增加生活情趣,提高鉴赏能力,也深深体会到古代诗人从他们的诗词中品读出他们的人生感悟。经过-学期的学习,我想来谈谈温庭筠的咏史怀古诗及其人生。温庭筠作为晚唐咏史大家之一,其咏史怀古诗独具特色,显示出了不同凡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水准,为咏史这一体式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温庭筠(约812—870),唐代人、词人。木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

2、曲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主要活跃在文宗、武宗、宣宗、郭宗四任皇帝统治期间,此时的大唐江山已趋末日,文人士子时运艰难。温庭筠咏史诗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Z位,他咏史诗中所蕴含的讽喻精神,表露出诗人对时政的热切关注。其乐府体咏史诗,寄寓鉴戒讽刺之意,所以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温庭筠的咏史诗分为四部分:抨击揭露,以古喻今,探求历史兴亡规律的作品;反对割据,颂扬统一,张扬民族大义的作品;缅怀历史,追慕前贤,歌

3、咏英烈的作品;以诗表意,真实表现自己的理想和怀才不遇,理想无法实现的愤懑的作品。从这些哀叹和感伤中表达出温庭筠在不同时期对历史兴亡规律的探求和思考。《达摩支曲》、《马嵬驿》、《过华清宫二十二韵》、《过孔北海墓二十韵》等便是此类作品。达摩支曲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序,欲吹羌管先決澜。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这首咏史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

4、恨而层层着色的: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z思的痛切;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Z后,以“邺城风西连天草”的衰败景彖,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温庭筠咏史怀古诗的总体风格特点。(-)雄奇壮伟、秘丽富艳温庭筠的乐府类咏史怀古诗,主要师法李贺,设色奇绝,想象奇特,意象铺设繁密,但境界上又未达到李贺的奇诡幽冷,反而形成了口己雄奇壮伟、秘丽富艳的风格特征。如《昆明池水战词》一诗,取材于汉武帝凿昆明池教习水战出兵

5、讨伐昆吴夷之事,温庭筠在此诗屮任想象驰骋于天地之间,同吋幻想与夸张并行,描述了昆明池的神兽气震山河的气势,用“赤消龙孙”来表现这种移山填海的威力。“雷吼涛惊白石山,石鲸眼裂蟠蛟死”,用一种夸张、奇诡的想彖力体现吞吐洪荒与天地的伟力,这种伟力致使溟池、海浦都喧哗不已。“青帜口族相次來”、“箭羽枪缨三百万,踏翻西海生尘埃”,集中笔墨写汉水的军楼林立之声威以及箭雨连天的壮势。(-)慷慨悲凉、沉郁顿挫而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温庭筠的近体咏史怀古诗屮,更多表现个人愤怒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近体咏史怀占诗呈现一种慷慨悲凉、沉郁顿挫的氛围。温庭筠这种负才而又

6、未被重用,无力挽救国家颓败的情思,在《过陈琳墓》一诗屮反映得尤为明显: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这首诗是诗人在经由占人墓地时有感而发。作者口己与陈琳神人相惜,故而写这首诗凭吊,但都是概叹自己命运不公的情绪,并非单纯的凭吊古人。即如赵臣煖所说:“题是吊古,诗却是感遇。”温庭筠曾得罪于令狐细,终不得志,而陈琳曾经为袁绍写檄文而得罪了曹操,但是却能得明主赏识。不管在主活中他的举止行为多么“不修边幅”,但作为名门Z后的他同样渴望被赏识。陈琳曾冒犯曹操,然曹操

7、大肚能容反以重用,而温庭筠冒犯宣宗无官被贬,心中不免感叹。因此在经过徐州下坯陈琳墓时,感慨自己与陈琳同遇不同命。温庭筠咏史怀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铺叙陈列、擅于设色这一表现手法在英乐府类咏史怀古诗屮运用的比较明显。温庭筠温庭摘乐府体咏史诗善于铺叙景物,保持客观的态度,蕴含诗人的沉思。与此同类的作品,如(雉场歌)、(走马楼三更曲)、(吴苑行),诗人都以第三者的立场描写衰亡景象,烘托感伤之意。如《春江花刀夜》中描写隋炀涪乘龙舟游扬州的豪奢场景,诗人笔底生花,运用“锦帆”、“珠翠”、“哀茄”、“千里涵空”等大量富丽豪奢的意象,给人一种奢美的视觉享受。然

8、而诗人笔锋一转“四方倾动烟尘起”将前面费尽心思铺叙的美毁于一旦。其次是擅于设色,偏爱鲜艳浓烈的色彩。这与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