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

浅谈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

ID:46143945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_第1页
浅谈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_第2页
浅谈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_第3页
浅谈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崖城镇南滨小学黄少香过去的传统教学观束缚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当今,在新教学观的指引下,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要用新教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重视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认真做好启蒙作文的教学工作。《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人纲》指出:“小学生作文是练习自己亲眼所见,亲耳听到,亲身经历并且亲身体验的事情,能用准确、通顺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中安排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这个体系原则是从说到写、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具体训练上经历“造句阶段、片断练

2、习阶段、篇的训练阶段”等,到小学毕业时,全面达到小学阶段的作文耍求,也就是作文训练总目标:思想健康、有中心、有条理、有内容、有重点、语句通顺等,若要达到总目标,那就要小学语文教师注重低阶段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这十年来,我一直从申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一谈起作文却是一件苦恼的事。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上作文课常常眼望题目发呆,老师怕上作文课,常常想着怎样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想:这些苦恼,作为中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师也有些同感吧!众所周知,作文训练在小学阶段占重要地位,根据语文教学训练体系,中高年级学生从“片段练

3、习阶段”向“篇章练习阶段”过渡学习所掌握的文体,从体裁上分,各有不同的写作特色。为了达到中高年级的作文训练要求,还是离不开低阶段的小学启蒙作文培养。因此,我认为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有以下三方面。一、培养学习正确的听说能力都知道刚入学的小朋友识字不多,听说能力薄弱。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生活范围小,对外面的世界很陌生,甚至有的学生没有受过学前教育,听说普通话有一定困难,平时所接触的人不是父母就是老师,他们说的普通话带有地道的方言咅,若要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听说能力,要重视低阶段课堂的诗歌教学和口语交际相结

4、合。如我在从事•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时,曾采用诗歌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培养。执教《咏鹅》一文,我先范读诗歌,读得富有儿童化,富有诗情画意。学生有趣地学着读,读后学着说诗歌内容。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我即兴培养学生说话造句。然后引申到简单的口语交际中去,鼓励学生同桌互说,与老师对话说,小组代表说,争当小老师表演说等教学方法,不但培养学牛的正确听说能力,也将为小学生写作文打下基础。二、培养学生一定的看图能力和审美情趣在小学低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和审美情趣。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视图文

5、结合激趣教学。从小学生心理特征看,小学生从敏感的美丽画面幻想到也和图屮的景物一样美,总想把感受与老师分享。如我在执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时,我讣学生从审美——观察——感受的顺序去学习,如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体简单训练观察图画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方法也为今后看图写文打下基础;因此,不可忽视。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捕捉、记录生活生活就像一首小诗,当你去品读,才能甜味它的诗情画意。牛活就像…首歌,当你去听,才能感受它

6、的悦耳动听。生活就像美味佳肴,当你去品尝,才能尝到它的酸、甜、苦、涩。在语文教学中,我也曾把这三句感言念给学生听,做学生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周围生活,那么小学生的这一生活情趣如何培养呢?如我在南滨金鸡小学执教三年级作文教学工作时,我培养学生学会写生活日记。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感受到的记录在“生活日记”里,为了培养小学生这一生活写作情趣,我注重了课堂即兴小练笔:首先,让学生从课堂生活着眼记录。如上完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后,剩余10分钟,让学生放松一下,回忆瞬间的爭情,

7、即兴小练笔培养写作情趣。老师这样问:“同学们,请你说说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小学生各抒已见地回答:“我看到了老师平易近人的笑脸。”“我看到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我听到了课堂里的琅琅读书声。”最后再接着问:“你们这堂课心情怎样?教室里异口同声地冋答“高兴”通过一问一答即兴练笔训练。常言道:“好记情不如烂笔头”。学生除了课堂生活,还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和温馨的家庭生活,这样坚持写日记,不但培养学牛热爱生活和善于捕捉记录生活的情趣。还培养学生初步的习作能力。这木生活日记也将成为小学生打开写作真情的一

8、把钥匙呢!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基础。以上三种小学启蒙作文的培养方法,是我这十年來努力钻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的经验。虽然经验颇少,但也凝聚着一位老师在教坛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请多指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