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策略探討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策略探討

ID:46151622

大小:7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1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策略探討_第1页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策略探討_第2页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策略探討_第3页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策略探討_第4页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策略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策略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策略探討內容提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旅遊資源豐富多樣,客源市場相當充裕,具有一體化發展的有利條件。而要構建一個開放式、兼容式、集成式的區域旅遊一體化格局,需要遵循和諧發展、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機制、市場、行業等方面采取一體化發展策略關鍵詞鄂西;生態旅遊;一體化;策略作者簡介劉冰清(1969・),女,三峽大學武陵民族研究院教授。(湖北宜昌443002)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是湖北省委九屆四次全會提出的重大戰略構想。其地域范圍包括襄樊、荊州、宜昌、十堰、荊門、隨州、恩施和神農架等8個市(

2、州、林區)。其主要內涵是:以豐富的生態資源為基礎,以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靈魂,以發達的旅遊產業為引擎,推動鄂西地區資源整合、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很顯然,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需要構建的就是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和經濟發展的規律,打造鄂西旅遊產業的整體品牌,統一鄂西旅遊市場,形成一個開放式、兼容式、集成式的區域旅遊一體化格局,把旅遊產業培育成鄂西的主導產業一、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條件1區位交通優勢明顯。鄂西緊鄰湘、渝、豫、陝4省,是我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地帶的結合部位,是東部地區經濟信息技術向

3、西輻射和湘、鄂、渝、豫、陝5省周邊地區物質向東流轉之地,起著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重要作用。距武漢、重慶、西安等大城市距離適中,且位於全國生態旅遊走廊,北接西安、南陽旅遊區,南接張傢界、湘西旅遊地,西鄰重慶長江三峽峽江生態文化和烏江畫廊風景區,東靠武漢都市旅遊圈,地理、旅遊區位優勢明顯。加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鄂西交通條件日益改善,航空、航運、鐵路和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都取得新突破,制約旅遊發展的交通瓶頸進一步緩解,長遠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區內的長江航運、三峽機場、襄樊機場、沙市機場、恩施機場、神農架機場(擬建),焦枝、襄渝、宜萬(

4、在建)、十宜(已立項)鐵路,漢宜、襄荊、漢十高速公路,207、209、316.318國道和一些省道相互交織,通向全國的快捷交通網絡和區域內快捷互通的城鎮交通一體化網絡正在形成,為鄂西旅遊實現一體化大發展創造瞭必要條件2旅遊資源豐富多樣。鄂西8個市州共54個縣(市)、區,其人口總量、版圖面積分別占全省的50%和70%,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類型多樣,且分佈均衡,地域特色明顯,品位高。區內有世界中緯度地區保存最完整的自然生態群落綠色寶庫”神農架,有秀麗奇特的山水自然風光--長江三峽、大洪山、清江畫廊,有彰顯歷史色彩的鄭縣恐龍蛋化石基地、

5、炎帝神農誕生地、曾侯乙編鐘出土遺址、武當山古建築群、明顯陵、古隆中、關陵古廟、荊州古城墙等,有流傳千年的屈原、諸葛亮、王昭君等歷史名人的傳說故事和遺跡,有舉世矚目的水電樞紐工程--三峽大壕,有獨具魅力的土苗少數民族風情和武當武術。5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4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世界文化遺產,4座國傢歷史文化名城,6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6座(宜昌、十堰、襄樊、荊州、荊門、鐘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3客源市場相當充裕。鄂西由於資源的多樣化以及不同層次的旅遊設施,可以適應旅遊者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滿足不同層次的旅遊消費,旅遊客

6、源市場層次明顯,客源充足。從近距離客源市場看,可強化湖北人遊鄂西、自駕車周末遊、休閑度假等方面的宣傳引導,提高本省遊客的復遊率,推動鄂西客源市場的高速增長;從中距離客源市場看,鄂西可以港澳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帶、周邊省會城市為主,利用廣告會展節慶活動和組團促銷方式,宣傳鄂西的旅遊形象和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拓展國內客源市場;從遠距離客源市場看,可利用三峽工程、三國文化、武當太極等主打產品,提高鄂西國際旅遊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海外遊客,推動海外客源市場的穩定增長。據2007年統計,鄂西接待國內旅遊者4361.32萬人次,

7、實現旅遊收入219.27億元;接待入境遊客74.74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1.71億美元。大量的遊客不僅帶來瞭滾滾財源,還帶來瞭先進理念與最新信息,有利於促進鄂西對外經濟文化合作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體化發展原則1堅持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相結合,和諧發展的原則。即不僅要有效保護、合理利用鄂西區域內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資源,確保旅遊開發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保持自然生態環境系統平衡;還要關註旅遊活動對人文生態資源的影響,有效保護、合理利用人文生態資源,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護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使之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以期實現經

8、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2堅持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相結合,永續發展的原則。即不僅要立足於當代人親近自然的要求,立足於當前人們旅遊消費需求快速發展的需要,發揮優勢資源特色,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