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临床观察

[精品]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临床观察

ID:46161285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精品]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临床观察_第1页
[精品]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临床观察_第2页
[精品]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临床观察_第3页
[精品]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临床观察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临床观察[摘耍]目的探讨“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挹神汤”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结果治愈21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91.11%;无效4例,占8.89%O结论“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疗效肯定。关键词:失眠顽固性挹神汤辨证论治疗效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08)3-0100-02失眠[1],中医谓之“不寐”,即不能入睡,或唾眠间断、多梦、早醒,其至通宵不寐。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理论来认识人体“入夜则寐,入昼

2、则寤。”的睡眠与觉醒现象,是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即昼夜节律)的一种自我调整的生理功能表现。“挹神汤”⑵,(焦树德教授经验方)具有养阴柔肝,潜阳安神的功效,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唾眠状况,疗效肯定。现将我们2004〜2007间运用内服“挹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5例失眠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男21例,女24例;年龄18〜66岁,病程为10天〜3年。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结合国际通用的SPIEGEL唾眠量表规定的6项内容(

3、即入唾时间,唾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为标准做出诊断。中医辨证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的诊断为标准。1.3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难以入睡,易醒,睡眠不深,早醒,或醒后不易再人睡,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2)睡眠潜伏期>30分钟;每周出现3次以上;(3)年龄18〜66岁;(4)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躯体疾病或各种精神疾患导致的继发性的失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失代偿肺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各系统严重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酗酒或精神药物滥用和依赖所致失眠

4、者。2方法2.1挹神汤方药生石决明(先煎)20g〜45g,生龙牡(先煎)各15g〜30g,生地黄12g~18g,白芍药10g〜15g,炒黄苓10g,茯苓(神)15g,香附10g,远志9g~12g,炒枣仁12g〜20g,白痪藜9g~12g,合欢花6g,夜交藤15g。1.2随证加减心火旺,多梦者,可加黄连6g,竹叶3g,莲了心3g,远志10g;肝火旺,口苦口渴,舌红,目赤,多怒,大便干结者,可用龙胆草6g,芦荟12g,青黛6g,木通5g;心血不足,心悸不宁者,可加麦冬10g,丹参12g~15g,柏子仁10g;肝血虚者,可加当归6g~9g,阿胶6g~9g(悻

5、化);心肾不交者,可加交泰丸6g,磁朱丸6g;心肝血虚,神魂不宁者,可加生赭石15g~25g,炒枣仁30g,白芍15g;心脾两虚,消化不良,四肢倦怠者,可加炒白术10g,荧实12g,龙眼肉10g,茯苓改为30g;肝肾阴虚,梦遗失精者,可加山萸肉6g-9g,天门冬10g,玄参15g,金樱了10g。2.3中纱内服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和SPIEGEL睡眠量表检测3结果2.1疗效评定标准依据国家屮医药管理局《屮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进行疗效评价。临床痊愈:睡眠正常,睡眠时间6小吋以上,伴随症状消失;有效:总睡眠时间延长2小时以上,但不足5小时,伴随症状改

6、善;无效:睡眠如服药前,或睡眠吋间不足2小吋,症状无改善。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采用SPIEGEL睡眠量表[3]评定,见表lo评估标准: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12分为无睡眠障碍。1.2疗效治愈21例,占46.67%;有效20例,占44.44%;无效4例,占8.89%。4讨论中医治疗失眠的原则是根据“证”来决定的。由于注重“整体调理、辨证施治”,不仅解决失眠问题,更可改善身体其它状况。祖国医学认为:肝藏魂,主疏泄;心主神明;脾藏意,主思;肺藏魄;肾藏志。它们共同管理人体对情志的调节,外界环境,精神因素的刺激,对五脏影响最大。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

7、挠、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均为常见证型。并有相应的治疗方案。但肝肾阴虚,肝阳亢旺为其主要病机,挹神汤具有养阴柔肝,潜阳安神的功效,治疗失眠,标本兼治,收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4〜160.[2]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5〜29.[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8、,1994:1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