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的理论与估值模型

投资银行的理论与估值模型

ID:46186722

大小:644.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1-21

投资银行的理论与估值模型_第1页
投资银行的理论与估值模型_第2页
投资银行的理论与估值模型_第3页
投资银行的理论与估值模型_第4页
投资银行的理论与估值模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投资银行的理论与估值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投资银行学的理论与估值模型观点:金融投资者对公平价值毫无兴趣,他们要的是不公平的市场价值!内容第一节资产与企业的价值评估原理与方法第二节证券市场有效性其他内容自学:一是证券投资组合选择;二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第一节资产与企业的价值评估原理与方法一、公司价值评估的用途二、贴现现金流法及其应用三、乘数估值法及其应用二、不同估值方法的优劣势一、公司价值评估的用途实物资产、金融资产与无形资产资产价值: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贴现现金流法与公司估值方法都是对公司市场价值评估。衡量公司的市场价值:公司价值或者公司股权价值公司价值=公司股权价值+公司债权价值公司价值评估的局限性一是估值模型存

2、在严格假设,存在较大主观性;二是信息有限;三是复杂评估模型,会产生偏差;四是可以得到一个价值区间;五是需要得到市场检验,不能脱离市场;二、贴现现金流法(一)基本原理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未来全部现金流的现值总和。V=V=资产的价值n=资产的寿命CF=资产在t时刻产生的现金流r=折现率注意:折现率取决于所预测的现金流的风险程度,资产报酬风险越高,折现率就越高;反之亦然。二、贴现现金流法(二)股权价值公司股权价值可以使用股权资本成本对预期股权自由现金流进行折现来得到。公司股权价值FirmValue=CFTE=t时刻预期的股权自由现金流k=平均资本成本(三)公司估价公司整体价值可以使用该公司

3、资本加权平均成本对公司预测现金流进行折现来得到。公司整体价值=CFTF=t时刻预期的公司现金流WACC=资本加权平均成本WACC=权益成本与债务成本(四)贴现现金流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适用于现金流为正,并且未来比较稳定的公司现金流折现法不适用的情况:1、陷入财务拮据状态的公司2、收益呈周期性的公司3、拥有未被利用资产的公司4、有专利或产品选择权的公司5、正在进行重组的公司6、非上市公司三、乘数估值法及其应用(一)定义及分类定义:成熟资本市场上最常使用的对公司进行估值的一种方法。估值模型:公司价值=价值驱动因素×乘数一是公司股权乘数1.市盈率PE=股价÷EPS(弱周期性行业)2.市净率PB=

4、公司市值÷净资产=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强周期行业)3.PS估值=公司市值÷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不受折旧、存货、非经常收入的影响,如商业企业)二是公司价值的乘数1.EV/EBITDA乘数=公司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乘数EV/EBITDA又称企业价值倍数,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标,其倍数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水平较高通常说明高估,较低说明低估,不同行业或板块有不同的估值(倍数)水平。2.EV/SALES乘数,适应与稳定销售收入行业3.EV/FCF乘数=公司价值÷公司自由现金流FCF=税息前利润×(1-税率)+折旧及摊销-营运资本增加额-资本支出三是与公司增长相关的乘数1.PE

5、G=PE/(企业年盈利增长率/100);PEG大于1,则这只股票的价值就可能被高估,适应IT等成长性较高行业。2.EV/EBITDA乘数增长率乘数(二)乘数估值法的地位附1:估值乘数体系附2:估值方法与生命周期案例:高存货率企业采用DCF估值对EV偏差现金流量折现法(DiscountedCashFlow,DCF)第二节证券市场有效性一、证券市场有效性概念二、证券市场有效性检验三、证券市场有效性的挑战:市场变则性或市场异常现象四、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问题一、证券市场有效性概念市场有效性理论又称市场有效性假设EMH(EfficientMarketsHypothesis),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一个

6、重要基础。市场有效性假设可以是针对任何市场,这里我们将其仅限于证券市场,也就是证券市场有效性假设。如不特别说明,以下所说的市场有效性是指证券市场有效性。1.市场有效性的定义2.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3.市场有效性假设与证券投资分析1.市场有效性的定义定义:WilliamF.Sharpe给出了两种定义:有效率的市场是指市场中每一种证券的价格都永远等于其投资价值的市场,也就是说,每一种证券总是按它的公平价值出售,任何试图寻找被错误估值的证券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一个市场相对于一个特定系列的信息是有效率的,如果无法利用这些信息形成买卖决策并牟取超额利润的话。含义: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有效性假设意味着资

7、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市场运行的有效性。2.有效市场的三种形式HarryRoberts在1967年5月芝加哥大学举行的证券讨论会上,提出了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三种形式:弱有效性、中强有效性与强有效性。HarryRoberts的这篇文章似乎从未发表过,见李昌震:关于市场有效性假设,载于《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二集》,汤敏、茅于轼主编,商务印书馆,1993年。EugeneF.Fama许多人认为Fama于1970年首次提出市场有效性假设的三种形式,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