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1991-2014

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1991-2014

ID:46269954

大小:2.21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2

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1991-2014_第1页
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1991-2014_第2页
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1991-2014_第3页
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1991-2014_第4页
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1991-2014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1991-201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劳动关系ILABORRELATfON孟大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编审、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学博士。电子邮箱:mengdahu(鱼bnu.edll.cn。苏丽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欧阳任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1991—2014●孟大虎苏丽锋欧阳任飞内容摘要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关乎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既有研究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利用1991.2014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并测算了中国和谐劳动关系指数,结果表明,一方面,近二十多

2、年来我国劳动关系和谐程度还不够高,与理想状态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关系近些年来和谐程度不断改善,总体上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时序特点。这种“u型”反转的变化轨迹,可能反映了劳动关系领域市场和政府两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特殊机制,这就提示我们,政府更加关注民生、推行更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能有助于提高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统计数据“u型”转变一、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劳动关系,本质上衡量的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冲突性是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这种本质特征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占有程度和劳动目的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利益差异所决定

3、的(孙兆阳,2012)。然而,即便承认冲突是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承认冲突伴随着劳动关系的运行,但也并不是说冲突是劳动关系唯一的表现形式,在一定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劳资双方也是可以合作共存的(孙兆阳,2012)。因此,在我国现阶段,要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就必须坚持合作、权利平衡、利益平衡、主体逻辑平衡等理念(孙兆阳,2012;孟泉,2013;Budd,2004)。我们认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本质上就是要构建资本和劳动之间均衡、对等和双赢的关系。实际上,这一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原则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例如,最近十多年来西方劳动关系理论界居主流的“平衡理论”认为

4、,需要通过实现效率、公平与发言权三者之间的平衡来实现人陛化的雇佣关系(Budd,2004);从权利的角度看,效率、公平与发言权三者之间的平衡背后就是雇主的财产权与工人的劳动权之间的平衡(孟泉,2013);中国工运研究所课题组(2012)所做的国外文献评价表明,虽然目前在劳动关系研究领域有众多的理论学派,且各学派对劳资双方地位和关系的认识存在差异,但大都认为和谐劳动关系至少应包括两个要素:劳资双方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在确保员工获得公正合理的待遇的同时,企业和员工的利益还应实现“双赢”。2015年3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也指出,要

5、“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坚持共建共享”“统筹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调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积极眭、主动性,推动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也就是说,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必须着眼于全局,必须资本的利益和劳动的利益两者兼顾,虽然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二者可以有所侧重,但绝不能偏废一方,对于资本和劳动这两个方面都应给予足够重视。国外经验也表明,如果就业保护过于严格,不但会因为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形成冲击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和一个经济体整体的经济增长效果,从长期来看,还会因为推高了失业率、降低了工资增长的可能性,反而会对劳工权益

6、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0ECD,2001;Blanchard,2004;Berger&Danninger,2007)。基于上述理解,我们认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的原则应当是: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兼顾资本和劳动双方的利益,同时,在当前资强劳弱的背景下,可以适当向劳动倾斜,但绝不能忽视企业(资本)的利益。更简洁地说,这一原则可以总结为“兼顾双方、有所侧重”。二、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研究现状述评如果认为上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的原则是合适的,那么当我们按照这一原则来对国内已有的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就可以发现,无论是学者们提出的指标,还是全国总工

7、会、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定的创建标准,或者是各地已制定实施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标准(详见以下的文献回顾部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没有兼顾资本和劳动双方的利益,过分强调了劳动者的权益,忽视了企业正常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渠邕和于桂兰(2014)这篇关于劳动关系和谐指数研究的文献综述中,作者将文献归为了从员工利益保护角度设计的指标体系、从政府监管角度设计的指标体系和从劳资双方利益均衡角度设计的指标体系这三类,但我们仔细阅读相关文献后,发现即便是“从劳资双方利益均衡角度设计的指标体系”这一类文献,也一定程度上存在反映员工利益保障的指标过多而反映企业绩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