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精品】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

ID:46310839

大小:9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2

【精品】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_第1页
【精品】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_第2页
【精品】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_第3页
【精品】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_第4页
【精品】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姓名:张虎伟班级:07级新本1班专业:新闻学届别:2011届指导教师:王佳2010年11月10日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姓名:张虎伟班级:07级新本1班专业:新闻学届别:2011届指导教师:王佳2010年11月10日浅谈会议报道的问题和改进对策姓名:张虎伟指导老师:王佳【摘要】召开会议,作为领导组织和指导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我们身边可谓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重要会议释放的新闻信息多,涉及的中心工作多,反映的热点问题多,

2、参加的新闻人物多,可以采写的新闻也多。因此会议报道这种依托于会议召开的新闻体裁在会在我们媒体的报道形式屮经常岀现。然而,会议新闻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却显现出诸多问题。譬如,会议报道雷同、老套、乏味、缺乏创新,造成无人愿看,无人愿读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作者和编者造成的。作者一会一•报,就会写会;同时,在编者把关的环节也出现了问题,从而忽视会议报道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会议新闻的可读性,必须在形式内容写法上力求突破;必须“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键词】编者把关人会议报道创新会

3、前策划会议报道可读性“三贴近”【正文】会议报道作为宣传领导工作思路、明确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实践的有力武器,在FI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然而在长期的报道实践中,经常出现报道雷同,缺乏创新的状况。因此,改进会议报道,以“三贴近”为标尺,更有利于社会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來阐述改进会议报道的对策。%1.会议报道现象和缺乏创新的成因会议新闻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会议新闻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新闻传播现象。我们国家会议多,包括党、政、工、团、妇的各种决策性会议:政治、经济、文教、科技

4、、文艺、体育等各种工作会议与行业会议;各类新闻发布会、表彰会、学术讨论会等等。会议多,会议新闻也就多。成功的会议报道,可以让群众及时而准确地知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当前的中心工作,用以指导口己的工作、生活实践,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指导意义。然而在日常的会议报道中,却出现很多问题。首先,造成会议报道雷同、老套、乏味和缺乏创新,编者把关不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篇会议报道从“习作”变成“铅字”的过程中,编者握有版面安排处理大权。现在会议多,会议报道也多,为了不影响与作者的关系,不“辜负”领导和组织出名挂号的愿望,相当多

5、的编者对会议报道把关不严。现象有三:一是怎么写怎么编。这部分编者过分地尊重和信任作者,认为反正会议报道是例行公事,只要如实反映事实就行了,不愿下气力精编细雕。二是写多少编多少。会议不断,会议报道也随Z“繁荣”。会议报道要不要搞,回答是肯定的。但要有取舍标准,不能逢会必报。重要会议进行报道不但必要,而且要妥善处理好。而一般性的会议,一律亮绿灯则值得商榷。三是不计效果如何“编者岀力,作者出名”。会议报道好,作者声誉高;会议报道差,挨批的也是作者。而编者始终作为幕后无名英雄,出力多少无人知晓不说,况且还“文责自负”进行约束

6、,因而一些编者不关心宣传效果。编者把关不严,大量的俗套的会议报道才有机会充斥版面,这是会议报道受议论的直接原因。强调编者用好手中权力不是有意为难作者,而是本着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为出发点,这也是能否成为名编辑的重要条件。编者是把关人,其地位非同小可,要真正地履行好编者职责,就要牢固地树立新闻意识,做到认稿不认人,没有新闻的会议报道坚决不放行,使“劣质产品”没有可乘之机。其次,造成会议报道往往无人愿看,无人愿读的状况,作者也难脱其咎。应当承认会议报道既好写又难写,标准取决作者对会议报道的认识和把握。会议报道好写,好在容易应

7、付。会议报道嘛,时间、地点、参加会议领导、以及会议主题,甚至连会议各类材料应有尽有。简单地对会议有关材料改造或摘录便成为一篇“不折不扣”的会议报道。版面上某些会议报道,不是在什么什么思想的指导下,就是与会者一致认为;不是会议议程的照录,就是首长活动的排列;不是文件的翻版,就是讲话稿成段摘引,于是会议报道出现了空话多、套话多、引话多、领导名单排列多,使会议报道失去了更大的读者群。不少作者参加会议任务非常明确,就是来写会议报道的,只要动笔就算完成任务。于是图省事的作者便成了“文抄公”,简单地抄一抄、编一编应付了事。还有一

8、-部分作者不愿在会议报道上下功夫,倒在走“捷径”上动脑筋。为了完成任务,找来别人的会议报道进行简单模仿,结果会议报道真的成了有固定模式的文体。会议报道难写,难在突破条条框框,突破难有作为的观念。有眼光的记者往往能从屮挖掘出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以此为切入点,做好会议新闻,让会议消息“活”起来。再次,我们好多记者作会议报道往往都是一会一报、就会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