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胆抗菌作用模式研究

九牛胆抗菌作用模式研究

ID:46321533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2

九牛胆抗菌作用模式研究_第1页
九牛胆抗菌作用模式研究_第2页
九牛胆抗菌作用模式研究_第3页
九牛胆抗菌作用模式研究_第4页
九牛胆抗菌作用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牛胆抗菌作用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九牛胆抗菌作用模式研究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九牛胆屮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及方法学论证。通过建立九牛胆提取物及四种主耍成分的代谢谱,并对比所建立的抗菌模型,获得其抗菌模式。关键词:中药;抗菌模式;作用模式屮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20.035九牛胆常常用于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菌痢,胃痛,热嗽失音[1-3]o本文就九牛胆的化学成分和抗菌作用展开了研究。首先,对九牛胆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并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见表1)。其次,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获得药物作用后的代谢谱。

2、最后,在对代谢谱进行预处理后,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获取的代谢谱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不同作用机理药物的作用模式分类。表1九种抗生素的作用模式1实验部分1.1实验材料岛津LCMS-2010HPLC-MSo乙醇和甲酸为分析纯,甲醇为色谱纯,超纯水。所有的标准品均购于中国约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九牛胆市场采购。1.2九牛胆化学成分分析九牛胆放置于40°C烘箱烘干,研磨,过筛。精确称取10克粉碎的九牛胆粉末,加入100毫米,95%乙醇,加热到60°C,回流24小时后,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To浸膏I依次使用正己烷、氯仿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依次萃取并浓缩,获得极性部分II、III和IV。1.3粉

3、添加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的抗菌药物的浓度以及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添加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的抗菌药物的浓度以及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表2)。1.4胞内代谢物提取采用冷冻法获取胞内代谢物。1.5LC/DAD/MS分析采用LC/DAD/法对九牛胆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LC/DAD/MS对胞内代谢物进行分析。1.6数据预处理以及主成分分析在本文中,采用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4-8],以获得的不同夯物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图谱的聚类。2结果与讨论2.1九牛胆的主要化学成分图1是九牛胆全药的高效液相色谱图。通过其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光谱,九牛胆中有四种主要化学成分,分别是掌叶防己

4、碱、防已内酯、药根碱和金果榄貳。为了探测九牛胆的主要活性成分,在随后的代谢组学分析中,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中不仅添加九牛胆的提取物,同时也添加这四种主要化学成分。2.2九牛胆的抗菌模式图2是控制样本,诺氟沙星和万古霉素培养物的胞内代谢物的总离子流谱图。各谱图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说明胞内代谢物可以用于区分的不同的加药培养物。图3(a)是所得到的所有样本的总离子流图和经过数据处理的质荷比加和图。图3(b)是所得到的所有样木经过数据处理的质荷比加和图。图4控制样本,加九种抗生素,九牛胆提取物I,极性部分II-IV,四种单体的培养物的胞内代谢物的色谱图的主成分分析图图4是所

5、有代谢谱的主成分分析图。从图4可知,代表万古霉素的单独成类,而且根据已冇研究知道其作用靶点是细胞壁肽聚糖。两个浓度的头抱曝厉钠的所有投影点也聚集成群,其作用靶点也是已知的一一转肽酶。而四环素,林可需素,红霉素,氯簿素,链需素这几种药物的作用靶点在核蛋白体亚单位上,同样它们不同浓度的点都聚在了一类。图4显示九牛胆粗提物I、利福平和诺氟沙星混合在一起,意味着九牛胆提取物应该有着和利福平、诺氟沙星一样的作用位点一一核酸分子(表1)。同时,从图4可以看出,极性部分III和其主要成分金果榄貳,极性部分II和防已内酯的投影点分别聚集在一起。另外,从图4可以看出,极性部分IV及其主要

6、成分掌叶防己碱和药根碱与粗提物I的投影点很接近。根据这个结果可以推测,九牛胆中并非单一物质作用于金黄色衙萄球菌,而是多种生物碱共同的作用的结果。3结论在众多的生物活性成分中,虽然很多成分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着抑制作用,但是对靶标起着主要作用的物质应该和全药有着一致的作用模式。在九牛胆中并非单一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起抑制作用,而是几种生物碱协同作用。参考文献[1]褚小兰,等•金果榄和山慈姑的名称鉴别考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4(02):38-39.[2]周天达,等•雪里开及其混淆品九牛胆[J]・中药材,1990,13(01):22-24.[3]陈厚祥,等•三

7、种青牛胆植物形态及商詁性状鉴定[J]•屮药材,1997,2(08):392-393.[4]BrownC.W.,LynchP.F.,ObremskiR.J.,etal.Matrixrepresentationsandcriteriaforselectinganalyticalwavelengthsformulticomponentspectroscopicanalysis.AnalyticalChemistry,1982,54(9):1472-1479.[5]KisnerH.J,BrownC.W.,&KavarnosG.J・Multipl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